9月22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文娟与教学处处长高飞、教研室主任邓华阳及专业负责人余晓玫一行4人,共赴新疆大学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一流专业建设高峰论坛”。为将学习成果更好地用于专业建设实践,10月11日下午,学院在南湖书院的中德创意工坊(193)召开了“全国高校电子信息一流专业建设高峰论坛”转训会。此次会议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文娟分享高峰论坛会议内容和学习体会,学院相关专业建设老师参加。
李院长说到,本次论坛共有四位工程院院士,九位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来自教研界的多位专家及行业相关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分别从柔性电子、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新工科、集成电路人才、实验科技人才、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等多个维度,分享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向的成果与心得。
随后,李院长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会议内容并分享了学习体会。一是“厚植关键技术,夯实专业基石”,本次论坛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黄维系统介绍了柔性电子作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关键和支撑,以及其研究领域和产业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苏东林围绕电磁场和无线技术分享了新时期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秘书长时尧成从光电技术和领域分析了教育、科学、人才面临的挑战和建议。由几位专家的报告可以看到,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或创新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二是“深化新工科建设,持续强化跨界融合”,李院长分享了新工科发展历程、天津大学构建的“设计-建造-研发”三类五种项目为节点的项目融合体系,以及其构建的跨界金课,项目式课程案例:《设计与建造》,分析了新工科毕业设计案例“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安全巡查平台”。三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解决产教脱节问题”,李院长从专业认证、产教融合方面讲述了论坛中专家报告的内容,特别分享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构建的层次化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课程体系、借鉴英国综合设计类的课程改革、利用校企协同,开办融合创新的卓越班培养经验。
最后,李院长借此机会就我校的专业建设工作给出建议。如针对我校通信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李院长表示要在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方面不断创新,以及在5G无线系统产品升级、5G智能应用与融合方面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更好地突出该专业以“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经营管理”为特色。针对毕业设计,李院长表示可以联合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兄弟院系,拟定综合性跨学科融合的大型毕业设计题目,促进新工科改革发展。此外,李院长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制造学生“面向复杂工程问题” 的机会,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转训会,教师们了解了技术前沿,行业发展势态,学习了一流大学专业建设的创新举措,为专业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教师们将把所学践行到具体的建业建设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内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廖光燕
摄图:李佩婷、秦芹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把握机遇,勇于挑战——“职言职语”系列讲座108期
下一条:【志愿服务】大数据学院志愿服务项目获市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