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智能工程学院与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在汇江楼107会议室召开了酝酿许久的“科技与人文交汇——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探索”交流会。
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洁老师向大家介绍智能工程学院概况,智能工程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为主导,促进专业间的渗透、交叉和协作,并贯彻实施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智能工程学院杨佳义老师介绍电气类专业育人工作动态、电气类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两位老师的介绍,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的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智能工程学院。
远景学院李梦瑶老师介绍了远景学院的通识教育目标、课程模块,重点以博雅英语课程为例介绍了远景学院的跨学科课程建设情况。通识教学部李娇老师介绍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目标、通识教学部教学改革动态和育人融合活动。通识的核心课程方案包括六大板块,即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
随后智能工程学院蔡勇军老师分享了VR产品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真实故事。朱雪珂老师介绍通识课程《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中数学与艺术、数学建模和数学与博弈三个板块,并通过文创作品、照片拍摄中的数学、小品展示数学博弈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应用能力。通识教学部颜昌义老师以历史课程的问题式、探究式课程设计为例,分享了课程改革的要点。李璐琳老师介绍了《正义论》课程融入经济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的跨学科思路。陈春彦老师将《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程与科幻学院交叉融合,双师授课的场景再现。通过案例的分享,让大家意识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可以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和智慧。
分享之后,由杨佳义老师开启“科技与人文交叉融合”的话题,老师们展开自由探讨,如何以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教科研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李璐琳老师对电车难题中涉及的技术、法律和价值取向问题发表观点。黄延果老师借《信息技术与社会》课程提供前沿讯息。与会教师针对人工智能中现代科技伦理、教学的艺术手段和哲学思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这次交流会,促进了专业教育老师和通识教育老师交流,挖掘了两大板块的共通融合元素,为以后进一步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实施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添砖加瓦”。
撰稿:蔡勇军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33期 | 全生异科导师】实践教学促发展——异科导师刘应晶组织活动
下一条:【新商科】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 ——《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研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