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一直被称为“社会的镜子”,纪录生活的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为了拓宽我校学生的观影类型,提升同学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021年3月25日,电影教育中心联合爱莲书院举行了“光影谈·书院沙龙”总第5期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电影教育中心教师、电影协会指导老师张富伦,以《私纪录片的命题与功能》为主题,在爱莲书院多功能影厅开展影视主题讲座交流活动。电影教育中心主任彭可,电影教育中心的多位老师以及60多位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到场参与了本次讲座活动。
虽然不少同学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厉害了,我的国》等主流纪录片作品,但对于“纪录片”这一类型影视作品的界定还是很陌生。基于此,张富伦老师从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纪录片概念的界定出发,简单的为同学们介绍了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学术定义,并进一步为同学们讲述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在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纪录片概念界定之后,张老师从近几年两岸出现的系列私纪录片作品出发,讲述私纪录片的命题与功能,并在现场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下流行的VOLG作为非虚构影像,是否也属于纪录片类型。现场同学们根据老师对于纪录片影像内容真实性的界定,进一步了解到了VLOG与纪录片在内容深度上的区别。
活动最后,张老师通过两岸私纪录片部分作品的放映,解析私纪录片的艺术治疗与情感修复功能。在私纪录片中,创作者通过对于生活的纪录与思考,完成个体与社会的联结与表达。现场张老师也鼓励同学们通过影像的方式来纪录生活,甚至可以回家翻出古早的家庭录影带,来对比感知自己家庭生活的变迁,个人的成长与经历。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于纪录片的概念与社会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并在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到了近些年来新出现的私纪录片的概念与意义。电影教育中心将继续整合电影通识教育与爱莲书院活动组织的力量,发掘更多有价值、有趣味、有深度的电影知识,分享给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也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后续的“光影谈·书院沙龙”活动。
撰稿:电影协会 张富伦 包谨源
拍摄:包谨源
(团委转稿)
上一条:【思政教学部】分享脱贫攻坚成果 学习艰苦奋斗精神——记第十一期鱼城热点研讨会
下一条:【思政教学部】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家谈——“青春思索”主题沙龙(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