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办公室刘方旺老师在听完讲座后总结到:“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在开展乡村振兴计划,在广袤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希望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能也能将目光放到农村去,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
土地,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万物的归宿,记录着每一个生灵的精彩与轮回。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土壤,没有土壤就没有生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6月12日19:00,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孔祥斌教授在下里巴人剧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乡土:农村耕地改革》的讲座,为同学们科普我国耕地面临的问题并讲解相关的应对策略。
讲座开始,孔祥斌教授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唯有守好、建好、用好耕地资源,落实“藏粮于地”,端稳中国饭碗,方能解决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卡脖子”问题。接着孔祥斌教授分别从几个大国分析耕地资源与世界大国强国发展,认为大国变成强国需要土地丰度、科技创新和人口素质。随后,孔祥斌教授以全球土地分布图为切入口,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并结合详实的数据对比、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图表和全球耕地保护的案例,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在强国之路上的制约瓶颈。
孔教授表示耕地资源紧缺掣肘大国的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稀缺,城市建设用地占用数量大、占用耕地质量优、范围广,是我国耕地资源稀缺的主要原因。我国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失控得不到高效利用,耕地往生态适宜性差的北方和山区加速转移,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耕地质量与生态风险隐患不断增加都是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东北黑土地退化等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严峻,这一系列问题都对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道路提出了挑战。
讲座最后,孔教授总结道:“现如今,农村的土地资源正在不断被盘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在未来的农村发展中,土地改革和土地基调这两个原则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讲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实际行动中,保护耕地这一策略会更深入落实,同时推动我国走向现代化农业强国。
撰稿:刘方旺、汤冬梅
摄图:施越洋
(名师课堂办公室)
上一条:【信安志愿】紧绷防范之弦 远离诈骗之害——信息安全青年志愿者协会反诈“清楼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结束
下一条:【名家大讲坛】未来道路,元宇宙与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