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课程建设质量,引导青年教师强化立德树人理念,锤炼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3月31日上午,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组织的“2023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9304顺利举行。本次大赛邀请了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校督导金光美老师、方刚老师、通识教学部副主任李娇老师作为特邀评委嘉宾,还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彭伟院长、陈巧蓉老师担任评委。参赛教师包括合川校区李凤勤、杜春梅、罗晓霞和綦江校区李松等多位优秀青年教师。
参赛教师们为本次比赛做了充分准备,选取具体课堂教学节段,通过15分钟课堂教学对参赛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等方面作了生动的讲解。
李松老师选取《綦江文化》课程中的教学节段,讲述了生活在我国古代巴渝地区的一个特殊少数民族群体“僚人”,运用旁证和字义溯源等方式,对“僚”的起初含义及变迁进行了解读,并就当下巴蜀方言中的“老子”(即“僚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作了说明。
李凤勤老师选取《蜀绣文化与绣品赏析》课程中的教学节段,以“刺绣图案的文化解析”为主题,从吉祥图案的概念界定、图案构图的规范和定式、纹样的题材分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以刺绣图案《松鹤延年》《百子图》《四君子梅兰竹菊》等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为例进行了解析说明,刺绣图案上的吉祥物作为是语言的第二种形式,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象征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比语言表达更加深层的文化内涵。
杜春梅老师选取《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课程中的教学节段,运用中韩文化冲突视频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从箕子传说、历史渊源;汉字儒学、思想纽带;汉传佛教、文化桥梁三个方面分析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密切联系,理解中韩之间文化冲突根源,进而同学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但也需要我们保护和弘扬。
罗晓霞老师讲述了《博物馆里的中国》课程中第一章先秦文明史中“大禹治水与国家的诞生”片段。她从大禹像引入,讲到了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通过统一社会组织的形成,组织结构的完善,分工的出现,再到大禹个人威望的极高,从而形成统一国家的内在逻辑。最后,罗老师还讲到为什么同样是洪水神话,只有中国完成了洪水的治理,正是源于制度优势,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这也正是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赛后,金老师为各位参赛老师做了详细的点评,她指出各位教师讲解富有特色,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课程内容讲解扎实透彻,通过引经据典,激发学生对历史脉动的深切体会,促使更好地认识和领会知识。在教学设计方面,逻辑清晰,教学阶段有效形成思维闭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同时也提出,老师们应注重板书设计与应用,理清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彭院长对三位特邀评委嘉宾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对参赛教师们的优秀表现给予了肯定,希望老师们通过此次的教学竞赛活动,互相学习,围绕评委们给出的建议,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 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对话外语,融洽无间——外国语学院与德国工程学院、戴继强德国研究院融合开展德语教材研讨会
下一条:【336期|全生异科导师】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各类网络诈骗——异科导师张磊反诈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