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七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大地沧桑巨变。七十二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如今我国进入新时代,国际战略也开始了新篇章。10月20日晚7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明凡老师做客“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名家大讲坛,第271讲”,陈教授在缤果大剧院以《中国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的历史演变》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陈教授对我国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的转化进行了分析并和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一起探讨我国国家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陈明凡教授讲道,我国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的国际战略和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末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毛泽东同志提出“绝不向任何帝国主义妥协,也绝不倒向任何帝国一边”。陈明凡教授指出:在当时,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压迫下,向苏联实行“一边倒”政策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办法,毛泽东同志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就是为了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靠拢。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便访问了苏联,此行是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请求苏联的援助,希望能对我国提供技术支持;二是要求苏联向世界表态,侵略中国就是侵略苏联。在当时艰巨的情况下毛泽东成功通过访问实现了这两个目的。通过后面的“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证明了“一边倒”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随着中苏交恶,我国转而实行“两个拳头打敌人”的外交政策,即同时与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进行斗争的时期。
美国对朝鲜的战略中失败后,又深陷越战泥潭十年之久。美国希望取得越战的胜利,进一步对我国进行战略性包围。由于我国在两大战役中的胜利,让美国不得不放弃对我国的觊觎,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随着陈明凡教授的讲解,中国在邓小平时代的国际战略和国际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在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战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同时重申把国家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的每次谈话都为其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起着重要作用。在中美两大国的交往中,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中苏关系得以恢复正常,邓小平同志也通过据理力争的谈判,成功让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进入了21世纪,我国新时代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也在进一步演变。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成功超过了日本,2008年西方的经济危机让西方资本主义走向了衰落。由此东升西落,让世界的经济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国际走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不断的发展中,美国对我国的压迫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能走得长远”,在十八大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中国的外交又一次出现在重大变化:一是要做好大国担当;二是要“有所作为”;三是要重视对外交往关系以及新大国关系。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近70年来,我国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国际上的困局,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也在不断地改变。从站稳到立稳,这中间是无数改革开放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像一颗冉冉升起的红星,在世界的东方屹立不倒。
图文:杨有璨 朱天祥
(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2021社团巡礼节:实景寻梦,沉浸游园,“一网打尽”社团风采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科幻中那些成真的“黑科技”——科幻融合系列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