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周铁东:外国科幻电影研讨课

2023-09-28

9月28日上午,著名电影学者、专栏作家周铁东先生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钓鱼城科幻学院UFO开展了“外国科幻电影研讨课”专题讲座,从文化、历史的层面深度剖析了好莱坞电影类型机制和发展历程。钓鱼城科幻学院院长张凡,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彭可和创意写作学院教师王智与同学们一道参与了此次电影奇旅。

周先生在电影行业从事近40年,著译文字超过千万,包括国内外报刊文章600余篇、电影字幕翻译500余部、译著和著述20部。著译代表作有《故事》《人物》《号脉电影》以及《星球大战》系列图书。本次讲座他从“science fiction”的误译入手,将“科幻” 剥离传统类型划分的“科学幻想”,创造性地将其定义为 “科学虚构”,即基于已知的“科学”原理而“虚构”的文学作品,厘清了“科学虚构”与“奇幻”的区别。

西德尼·佩柯维茨所著《好莱坞科学——电影、科学与世界末日》是周先生目前正在着手翻译的优秀作品。此次讲座,周先生展示了自己为书所作序言,阐释了科学事实和科学幻想的对位关系,指出人类对宇宙深空的好奇和惊叹可以从我们心灵和肉体内部的世界一直延展到遥远的银河。

其间,周先生分享了自己女儿的动人故事,由一部电影带来的人生变迁。“我女儿原本学的是经济学,她在读大二时,看了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物理学,立志成为片中Brand那样的美女科学家。于是她尝试转到物理系,不巧的是,当时物理系满员了,她只得迂回地选择了应用数学,其实她以前并不擅长数学,但因为对科学的迷恋和向往,她在两年间完成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以GPA3.96的优异成绩考上了牛津大学硕士,之后还读了剑桥大学博士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支撑她做这些努力的内在动因正是来源于电影中的人物,在电影中,你可以找到和获得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人文生态和人文环境,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高度的、迷人的组成部分。”

同时,周先生溯源幻想片的前世今生,系统梳理了幻想电影的发展历程。在人类演进历程早期,独立的艺术形式尚未成型,但故事已经在世界各地流传。古希腊人为后世留下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贾森、亚尔古英雄、蛇发女妖和飞马;凯尔特人则为人类奉献了诸多关于女巫、术士和怪兽的故事;渊远流长的龙的形象则更是散见于许多不同的文化……这些凝结了人类智慧成果的故事在后世以文学、影像的形式大放异彩,成为远古的询唤。

从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埃开始,人们已不满足于用摄影机捕捉现实镜头,而是大胆创新,试验一些原始的电影特效,拍摄虚构的故事短片。埃德温·鲍特在1903年执导《火车大劫案》之前,也拍摄过几部特技电影。到1915年,电影诞生20年之后,一批后起的德国电影人将幻想故事片正式确立为一个重大的影片类型,开启了欧洲幻想片的黄金时代。

二战后,欧洲电影市场遭受重创,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却在此时发展得如火如荼,几乎占据世界电影版图80%的市场份额。直到近些年,托尔金、刘易斯等文学大师的作品相继改为《指环王》《纳尼亚传奇》,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改编的系列电影,为幻想版图的开辟,增加了新世界的地图。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南加州每年有超过292个晴天,地貌多样,几乎覆盖火山之外所有地质类型,对于拍摄电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好莱坞通过流水线生产,标准化制作形成高效的制片体系,为全球观众培养起主流英语观影习惯。

精彩问答

周先生的精彩讲述,点燃了现场同学对电影的热爱之心,踊跃提问。以下截取部分现场交流: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 贾晓林:

周教授您好,我了解到您有丰富的翻译外国电影字幕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海外电影。我想问一下,电影字幕的翻译和传统的书籍翻译有什么区别吗?

周铁东:

好,你大概没有参加我给外国语学院讲的四堂翻译课吧?我这次来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主要讲两门课,一门是翻译课,一门是影评课。我在翻译课里专门讲到如何翻译电影字幕,它跟小说翻译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种语言中都有文化负载词,对于这种词语无法加注,就需要进行“变译”,否则就会产生“文化折扣”。一句台词短则几秒,最长也就十几秒,得让观众扫一眼就能看完。一条字幕要是来一百多个字,字幕都看不完,就没法欣赏电影了。

曾经有一个哥们跟我吐槽说,有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人物说了一句话:“你他妈有完没完了?”就这么一句,英文翻译成了一段话,怎么会这样?然后我说,这个翻译其实很简单,用shut up就可以了。这样一个短语就完全体现了原文的语用价值,叫对方不要再说了。我们中国人见面爱说“吃了吗?”,如果翻译成“Have you eaten?”就会给外国观众带来误解,难道说话人要请对方吃饭吗?那么,两个人在厕所见面也这么说,怎么在厕所里请对方吃饭呢?这样的句子语义价值就等于0,语用价值则是打招呼,就跟外国人见面谈天气一样的,所以要根据画面、根据语境,翻译成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doing,诸如此类。

现在到了数码时代,交给译者的字幕一般是已经分割好的一条条的语句,也就是subtitling script(字幕台本),而不是literary script(文学台本)。这种对白,好莱坞又叫dialog list,上面还会标注时间轴,例如“0012000--> 0012013,这样的一句字幕就只显示13秒,你需要让观众在13秒内看完你的译文,就必须对那些文化负载词进行辨别、处理和变译。但小说就不一样,你可以无限地加注。

前不久我给英国一个出版社翻译了闫楠的《世界尽头马戏团》,它是诗画一体的画本,里面提到了孙悟空,提到了哪吒,我必须得翻译出来,将本土文化的意象传达给西方读者,那么孙悟空和哪吒我就得加注。我在讲电影论的时候讲到文化电影,讲过《霍元甲》,这个片名如果直译过来,又没有机会加注,外国人就会犯糊涂:Who is Huo Yuanjia?所以索尼在发行影片的时候,就借助主演李连杰的英文艺名把片名翻译成了“Jet Li’s Fearless”(杰特李的无所畏惧)。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杰特李的无所畏惧》,就是讲这种文化变译的,任何语词都是表层结构,之前提到的Have you eaten也是一个表层结构,是一个能指,传递的是语用价值。

对于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它的语义价值、语用价值,能指、所指,内涵、外延,显意后面的隐意,显文本之下的隐文本,你必须要了如指掌,在翻译的时候尽可能地用英语、法语等目标语进行表达,才能完成出色的翻译。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 赫秉龙:

现在漫威电影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挺大的,但是有很多专业的电影人却不太喜欢漫威电影,我想请问周教授,您对漫威电影的看法是什么?漫威电影与其他的科幻片有什么不一样?

周铁东: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入手一本《号脉电影》,看看里面的文章。在这里我简略回答一下,刚才我们已经分享过,漫威电影已经自成一种类型了。当年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在医院收到了很多不同种奶粉的样品,护士解释说,这是各个奶粉厂家送来给孩子试吃的,孩子喜欢哪种以后就买哪种。一个小孩吃的第一口奶,就决定了整个哺乳期都会锁定这一种奶粉。

刚才我讲了“三个挣钱的男人”,在你1926年看到第一部漫威电影的时候,就相当于买房子付了首付,三年之后第二部出来,你得去付按揭;然后每过两到三年,就拍一部新的片子,甚至到你老了死了,你的儿子孙子可能还在继续不停地为这个系列付按揭。这就叫franchise,它是一个商业概念,又叫连锁店,拍一部续集就是一个连锁。这就等于开了一个总店之后不停地开分店,因为你的第一口奶粉吃的是它,你就会一辈子吃它的奶粉,养成习惯,所以我说好莱坞百年的辉煌,百年的成功,就是从一开始就洗脑观众,让大家只看主流英语大片,以至于美国观众眼中任何自主欣赏的影片都是艺术片,都是小众电影。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 于鹏:

周老师您好,人们总是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而《上海堡垒》关闭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对于这句话您怎么看?

周铁东:

多年前我在一个论坛上有过表达,科幻片,或者叫科学虚构(science fiction),必须包含两个元素,未来和科技,科技必须要有真实的科技原理,那么《流浪地球》的科技原理是什么,基于什么样的科学流派的科学理论,我看不出来,所以我更愿意把它归为fantasy,而不是science fiction,但《流浪地球2》我没有看过,这个问题还不能下结论。你要想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看一看一个科学家写的《Hollywood Science》,加强一下自己的英文水平,看完以后你就会一目了然。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 洪鑫:

我想请问您对好莱坞电影技术有怎样的看法和见解?

周铁东:

这个问题太大了,可以写10本书都没问题,我在这里就简单地说一下。

好莱坞电影已经获得了百年的辉煌,它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份额是不可撼动的,而且它是最早探索工业化和产业化模式的。刚才我在四个层面解读了类型,一个是主创方法,一个是营销手段,第三是工业属性。工业产品具有无限可复制性,而电影产品尽管是产品,甚至还是零售商品,它却不能复制,一个故事讲过以后,不能再讲第二遍。那么要怎样给不具备可复制属性的产品赋予可复制的工业属性?好莱坞的营销人员就发明并发展类型,譬如西部片,确立一个类型常规,确立故事策略化的方式和价值取向以后,便可以无限复制。西部片永远都是大同小异,万变而不离其宗,正是西部片奠定了好莱坞的辉煌,以至于欧洲电影被打得千疮百孔,以至于意大利都不得不去山寨好莱坞的西部片,那些意大利拍的西部片又被贴上了叫做spaghetti的标签,“通心面西部片”,一看就是山寨的。

后来华纳兄弟里的杰克·华纳说,别再给我拍那些角色人物要用鹅毛笔写字的电影了。西部片的时代背景是热兵器时代来临不久,价值观上是前现代的丛林法则,但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就不能那么无法无天了,所以西部片渐渐地就湮没了,没有市场了。

第四个解读类型的维度,就是价值。由于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所以西部片消失了。在未来的几十年,即使爱好者和努力地去复活西部片,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它已经脱离了时代。

还有《007》也是这样,它植根于冷战时代。当柏林墙被推倒,冷战的铁幕被撕裂之后,冷战思维就已经不适合于时代了,所以007的辉煌已经很难再续写。

电影变成工业产品之后,就开始依赖电影特技,最早的奇幻片也是靠电影特技,只要稍稍追溯一下电影的历史,你就会知道,电影的技术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号脉电影》里面专门有一篇《电影技术反噬》谈到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阿凡达》很牛,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完成度在80%左右,而《阿凡达2》的技术太强大了,以至于连卡梅隆那么强大的故事大师都无法用一个好的故事来承载。抛开它的科技来说,它的故事完成度连50%都没有,太小儿科了,就跟小学生作文一样,这个问题你可以更深入去探讨一下。

2021级车辆工程专业 马建军:

除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还有什么其他地区的科幻电影值得我们去看?

周铁东:

我跟你分享一句我的名言:“电影是好莱坞的土特产。”我在《号脉电影》上也有这篇文章,一提电影人们就会想到好莱坞,就像一提法国就会想到好酒,一提瑞士就想到钟表和军刀,我们中国的民族品牌也很多,王致和、张小泉等等,电影虽然是法国发明的,但却是美国把它做成了纵贯全球的产业。

现在中央提出中国电影“走出去”,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走出去”不是要跟好莱坞抗衡,因为好莱坞占据的85%的市场规模是不可撼动的,从1930年代到现在,哪怕是电影的鼻祖法国,以及德国、整个欧洲、英伦三岛,都无法跟好莱坞抗衡,所以我们电影“走出去”,只能在好莱坞之外的那15%的市场份额中跟全世界的人竞争。

要跟全世界竞争,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优势。2011年是中国电影的顶峰,电影市场达到了140亿票房。后来因为疫情,全球经济式微,好莱坞也不行了,但是早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让好莱坞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好莱坞的大学都开设了《中国观众趣味研究》的课程,还请我去讲课,了解中国人到底喜欢什么,他们拍大片会专门针对中国拍特供版,有的还要邀请范冰冰这样的明星在里边客串,甚至是给中国的二手车车行植入广告,让中国观众觉得好莱坞也在接中国的地气。美国的主流杂志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论,讨论好莱坞为什么要向中国靠拢。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强大了,曾经有一度好莱坞大片是靠中国市场拯救的,它2/3的票房都是在中国产生的。但是现在情况又变了,由于我们的观众下沉到了“3~18线城市”,在营销概念上叫“小镇青年”,现在我们的电影受众,或者说主体观众,就是小镇青年。现在国产片的票房屡屡超过好莱坞大片,比如阿汤哥的《碟中谍7》,在中国是3.7亿票房,而《封神》就达到了26亿票房,《孤注一掷》更是达到了《碟中谍7》票房的十倍。至于科幻片的选择,如果你觉得好莱坞的看腻了,要看别的国家的科幻片,你得睁大眼睛好好地找一找。

院长评议

讲座的最后,科幻学院张凡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综述和评议。

张院长认为,周铁东先生首先是一位专家型学者,对“科幻”和“幻想”概念本原的极端重视、历史源流的详细梳理,显示了他在行业领域深耕多年的风采。第二,周先生的讲座信息量极大,不仅涉及到电影,更有文学、美术、历史等等成因。第三,周先生因地制宜的现身说法非常吸引人,如南加州为何会成为电影福地?他自己的女儿如何看了《星际穿越》而要改学物理和数学,都引人入胜。最后,是文化和语言分析。由于周先生本人是一位杰出的译者,也在中美之间从事电影传播多年,这种语言分析和文化分析是一种好手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张院长还带领同学们再次回顾了周先生整个讲座的脉络,并对同学们提出四点期待:

第一,多看电影才能参与对话。大量阅片是我们提升审美和解读电影的基础,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独特的个人感受,也能帮助同学们对不同类型的电影美学有基本认知。

第二,多阅读电影相关书籍。听了一场讲座之后,可以顺藤摸瓜,乘流而上。例如周教授翻译的《故事》《人物》,专著《号脉电影》都是非常经典好看的著作,能让我们更快、更深地进入电影世界。

第三,多写影评。写影评是一个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对思维有帮助,能真正让灵光一现的想法成为观点。

最后,要时时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兴趣。有一天,这真正热爱的种子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会在生命中某个时刻产生质变。





撰稿:成川塔

摄图:李函艺

审核:李 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