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上7点,三江文学社“三江聚语”系列活动之创作交流分享会于廊桥书院1号楼创写工作室举办。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创作,解决同学们在投稿方面的疑惑和困难,我们举办了本次交流会,特邀吴霞霞老师前来主讲,分享经验,对同学们创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历届“钓鱼城”中文创意写作大赛获奖作品、投稿策略以及杂志投稿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答。本次交流会由创意写作学院主办、三江文学社和廊桥书院创写工作室承办。
参与本次活动的学生有20人,都是对创作有着极大热情的文学爱好者,包括已在各个刊物上发表作品、有着一定创作经验的罗宇舟、孟明明、徐洋、李睿涵等人。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吴老师便开始了对前两届“钓鱼城”创意写作大赛获奖作品的分析。首先介绍和分析的是虚构类作品:第一届获奖作品中,从充满悬疑氛围、民间元素、语言娴熟的《捞魂》,到古典元素浓厚、语言绮美华丽、以“钓鱼城”历史为背景的小说《长恨歌》,再到“鲜活淳朴的语言,再现了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的《哭丧》,以及奇幻古风向的《禁域》等等作品。随后吴霞霞老师又着重分析了第二届的两部摘得大奖的作品:富含魔幻现实主义、东西方文化结合、藏区地域元素浓厚的《莫家街角》,以及奇幻、先锋、隐喻、想象力丰富、思想寓意深刻的《飞行的特拉兽》。
而在非虚构类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中,第一届的获奖作品《晚风戏声》语言柔美,以风景反映历史、饥荒、战乱以及人生,元素丰富;《浊水溪》以小小的一条河流,反思大陆与台湾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方面的关系;而《山坳深处的追忆和自语》探讨亲情、故乡、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届的作品《对岸》写两代的亲情,以矛盾、裂痕、对立面的叙述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沟壑而脱颖于同类作品;《商州行记》地域文化浓厚,让人联想到贾平凹的商州系列……
非虚构作品中获奖作品包含亲情、战争、时代、历史、地域文化、回溯传统、社会问题、田野调查等元素。吴老师说:“在文学创作中,第一等的作品永远是那些发自内心、勾连灵魂创作而出的作品,第二等的作品则可以调用文学技巧、才华,付出精力与时间精心雕琢而成。” 作品要立意新颖、富于创新、要有思想深度——例如《对岸》这篇写两代之间的散文,不是单纯写母爱多么伟大,而是以母女间不断发生的的矛盾、裂痕而发出质问,以背离的方式趋于回归与和解,这是非常诚恳的写作态度。综合两届的获奖作品,大赛作品不仅来自于五湖四海,我们也可以看出其类型众多,包含严肃、传统、先锋、魔幻、现实主义、青春成长、玄幻奇幻等多种元素和类型。
随后,吴老师便重点强调了投稿的注意事项:1、稿件格式;2、标题格式;3、作品排版;4、署名、联系方式;5、截稿时间;6、字数要符合要求;7、投稿邮箱是否正确。“在网络上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时要慎重,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版权。大赛的参赛作品拒绝一稿多投。原创,永远是一个写作者对自己最低程度的要求,也是一个写作者的底线。”
最后,在“自由交流”环节,吴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她平时获取灵感、收集写作素材的经验和方法。她甚至在现场做了一次简单的“写作训练”:播放一段音乐,随着屏幕上出现的不同画面,让每个人在卡片上写下不同的关键词:一个钟表的时间;选择一个你头脑中出现的地点;选择一个主人公,为他取一个名字;选择一个物品作为故事道具;听音乐,想象一种故事的氛围与天气,写下关键词。然后,将卡片上的所有关键词串联起来,试着构思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与自己内心想要诉说的一些东西相结合。
吴老师说她自己经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做这样的“灵感训练”,走在街上,在某一座建筑前面,给自己随机确定下一个时间、地点、人物,线索,然后试着构思一篇小说。“当我们灵感枯竭,感觉没什么东西可写的时候,这样的‘画面’式回忆能够帮助你打开通往记忆的道路。”吴老师说道。文学社社长朱小超在这个环节里很快就有了创作的灵感,他说屏幕上出现的火车画面,让他想起了有一年夏天从兰州到青海西宁的火车之旅,以及在那次旅行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同学们谈到“钓鱼城”创意写作大赛对大学生的意义,吴老师说:“对于尚未成名的作者来说,文学参赛相比文学发表是更好的途径:1、这是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平台;2、对大学生来说,这是高奖金、且有机会与国内一流作家面对面交流的珍贵契机。”
在短短两小时的交流会谈中,吴老师深入的剖析与悉心的讲解使大家受益匪浅,不仅帮助同学们解决了参赛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文学大赛的了解,同时也打开了同学们的创作路径和写作思维。“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最肥沃的河床,而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创作本身那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文学永远年轻,因为青春的你们生生不息,永远鲜活。”吴老师最后总结道。祝愿同学们在本次交流会中满载而归,做生活的体验者和观察者,永葆一颗敏锐之心,在文学创作上更进一步。
撰稿:汪庆中
(创意写作学院三江文学社 廊桥书院创写工作室供稿)
上一条:【育人融合】炎热的初夏 忙碌的下午 ——记“守护青禾”志愿者支队日常系列活动
下一条:【育人融合】分组踊跃道拿翁,读本精研新突破 ——记“知行”博雅工坊之读本精研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