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10月25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联合美食协会、华韵汉服协会、民族乐器协会、千鹄弓箭社、逸轩棋社、DIY手工社、武道协会等九个传统文化学生社团举办的“九九重阳·踏秋徜徉”活动在“非遗+文创”产学研基地(北山斋)如期举行。同学们在丰富多彩实践活动中,体悟传统之美,感受匠人之心。
暇日宾月集,投壶雅戏同
手握箭矢,立于壶前,同学们争相体验从先秦延续到清末的中国传统宴饮娱乐文化。它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礼仪,在举手投足中体验文化之美。
悟技艺之美,感匠人之心
走进非遗传习工坊,由非遗研究员雕刻的一方方峡砚、一件件刺绣作品,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砚台上的梅兰竹菊,清新淡雅,用刻刀勾勒自己心中所感所想,包罗万象;刺绣中的丝丝缕缕,千般袅绕,仿似缠绕着纠葛的人生;蜡染中以蜡为墨,以布为纸的风姿,仿似呈现多姿多彩的人生。精美的做工,别致的外形,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韵味。
展文化风采,社团共齐心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华韵汉服协会组织体验试穿汉服,展现汉服魅力;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书法社让同学们以书法展示了个人的风采;民族乐器协会的古琴古曲,委婉却又刚毅,券券而来,又是高上流水,汩汩韵味。各个传统文化学生社团齐聚一起,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伴随时代发展,重阳节活动的内容虽有所变化,但祈寿、怀乡的文化内涵始终不变。此次活动在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共同开展下,让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和体验,并将其弘扬、发展,使其永续流传。
撰稿:王婧月
摄影:卢 静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上一条:【中德之窗】明确方向 真抓实干——记德国研究院10月工作会议
下一条:【外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开展2017级英德语专业毕业论文新进指导教师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