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教研活动】梦境中的原型: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与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文学——记创意写作学院传统文学教研室系列学术讲座

2021-04-29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创意写作学院传统文学教研室于4月28日下午在香樟书院图书室举办了教师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五场——由吴霞霞老师主讲《梦境中的原型: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与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文学》,讲座由教研室主任苏瓷瓷主持,传统文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吴霞霞老师首先对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和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进行了介绍。她说:“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被称为是荣格最忠实的信徒,对荣格非常的曾经虔诚。她在成为作家之前曾经做过心理医生,在一家精神病院工作过一段时间,与荣格相似的工作经验,这或许是这位作家能够从身为心理学家的荣格身上获取取之不竭深层滋养的原因之一。她善于在作品中通过神话、民间传说、梦境和想象以及神灵的寓意来构建自己的文学帝国。在她的小说中,界限常常渺不可寻,心理学隐喻与诗化的写作方式、浓郁华丽的文笔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都是她的代表性风格。从托卡尔丘克的许多作品里,我们能够看到她以文学的方式对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的探究和阐释。”

接下来的讲座,吴霞霞老师从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神话与原型、梦境与象征、灵魂的道路、荣格对托卡尔丘克文学技巧的影响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神话与原型

吴霞霞老师介绍到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是具有原始统一性的,其包括自我、个体无意识还有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在个体无意识中,有我们被遗忘的记忆、被压抑的情感和梦。荣格把这些归结为“情结”。比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初恋情结”、“受虐情结”、“萝莉控”等等。个体无意识中提供动力的机制是情结,它是一组相互关联的观念和思想,有力地驱使人的思想和行为。情结会造成人的偏执,但这种偏执不全是坏事,其有可能成为灵感的源泉。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比如有些作家偏爱写残酷变态的故事,如麦克尤恩;有些作家的笔下总是呈现一种极端暴烈,比如三岛由纪夫;有些作家小说中的人物身上总是充满野性,如莫言。托卡尔丘克在作品中酷爱书写梦境,这也是她的一个创作“情结”。许多作家都有“童年情结”,喜欢在创作中一遍遍返回故乡。这种“寻根情结”在奥尔加的作品中很常见,吴霞霞老师以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两部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举例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梦境也是个人无意识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奥尔加的作品里有许多人物在特定的时刻做梦,这些梦境都是人物被自身被压抑的一部分,要么来自情感,要么来自历史。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这部作品是一部糅合了神秘主义内涵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虚构的世界名为太古。这是一座远离大城市、地处森林边缘,普普通通的波兰村庄。整部作品呈现高度的统一性,是内容和形式、主观和客观、大自然和文化、哲理和日常生活、变化和重复的高度统一,宏观思维和微观思维、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高度统一。没有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世界,也没有脱离大自然和存在永恒节奏的意识,吴老师认为这是对荣格集体潜意识文学化表达的最佳阐释。

荣格曾在《心灵的结构》中说道:集体无意识——就是对我们能说的一切而言,似乎由神话主题或原始意象组成,因此所有国家的神话都是它的真正代表。事实上,整个神话体系可以被看作是集体无意识的投射。奥尔加曾在采访中说道:“荣格的心理学讲座内容让我再度确信,存在一些比混乱的日常政治更坚实的东西,那就是神话。它总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使我们不认识它。神话是故事的根基,也是文学的间接灵感。”

她也将这种观念淋漓尽致呈现在文学创作中,《太古和其他时间》中现实的画面和神话意蕴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太古虽然不大,却包含了成为一个完整世界需要的一切。太古不仅是波兰某处的一座落后村庄,同时也是一个“位于宇宙中心的地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神话寓言式的创造。

梦境与象征、灵魂的道路、荣格对托卡尔丘克文学技巧的影响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笔下最常见的场景。“第一夜我做了个静止的梦。我梦见,我是纯粹的看,纯粹的视觉,既没有躯体也没有名字。”这是《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开头,一个不太像故事的故事就此开始。吴霞霞老师说:可能没有哪部长篇小说对梦如此着迷,这是托卡尔丘克“荣格信徒”身份的最佳例证。对梦的描写、思考乃至罗列,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成为现实的映照。荣格在《红书》中有一句话说:“我们不仅生活在白天,我们也生活在梦中。有时候我们是在梦中完成我们最伟大的事业。”从这里可以窥见奥尔加的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这本书名与主题的灵感来源。随后,吴老师以这本小说里的一个故事《阿摩斯》为例做了深入的解析。

在“灵魂的道路”部分,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荣格在《红书》第一卷第二章里关于“人的灵魂形象”的诗歌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短篇小说《遗失的灵魂》,她认为这个小说正是奥尔加对荣格“灵魂”理论的最美阐述。

接着,吴霞霞老师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作结构、故事构造三个方面,分析了荣格对托卡尔丘克文学技巧的影响。讲座的最后,吴霞霞老师说道:“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一位有着微观视角,却有着宏阔视野与慈悲心灵的作家,她的笔下,万物皆可入诗,对荣格思想体系的继承、探索,及文学化的阐释,使得她的作品中传达出非常深厚的哲学思考和深度心灵体验。她虽从荣格而来,却独创了一个美丽神秘的新世界,在她所创造出的这座如梦境般漂浮的宇宙中,我们乐此不疲地云游和探索,并在其中无意间照见了自我最隐秘的灵魂。”

此次讲座开阔了教师们的文学研究视野,更极大鼓励了教师们进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本学期,创意写作学院传统文学教研室已经举行了四场教师系列学术讲座——由丁伯慧院长主讲的《中西方小说的前世今生》、王基胜老师主讲的《浅谈西方文学对哲学的影响》、苏瓷瓷老师主讲的《从M·尤瑟纳尔到彼得·施塔姆》、杨柳老师主讲的《民间文学背后的心理同质性》,后续还将举行《从大音希声中看红楼美学》(田一洁主讲)、《奥尔罕•帕慕克作品<雪>的叙事艺术》(李文卫主讲)、《小说中的音乐》(郭玉瑞主讲)、《论诗意:低音区写作与近郊之诗》(张伟主讲)系列学术讲座。



撰稿:苏瓷瓷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