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创意写作】魔地·魔杖·魔女:文学与行走——记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系列访谈“解开作家创作的心理密码” 之三

2021-05-20

看到“魔地·魔杖·魔女”的标题,不禁升起一种异域的联想。很想知道在一场作家访谈中这三个“魔”字是怎么诠释?当走进5月16日中午爱莲书院影音室,发现这场活动似乎与以往有些不一样。即将开启的是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系列访谈“解开作家创作的心理密码之三”的第三场作家访谈活动,主咖是带些异域风情的作家毕然,采访者是作家王恒绩。

访谈开场前的大屏幕播放着央视纪录片《马的时光》,马匹、草原、驰骋,展现着速度与辽阔,片中的小马采用孩童的口吻讲述自己出生时看到的草原和世界,多重视角切换显得颇有新意……听主持人说这是毕然老师撰写的纪录片解说词,在讲座开启之际,同时请上两位资深的作家老师。

一、魔地是我创作的宝库

王恒绩老师用他惯用的幽默开启了访谈,曾经做过多年记者的他,问了我们特别想问的问题:“在创意写作学院中有一位作家老师来自于新疆,她就是我们面前的毕然老师,一说起新疆就想到了天山、雪莲、楼兰、古塔、罗布泊……现场可能有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去过新疆,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毕然老师及她的家乡充满好奇。那么,请您给我们讲讲你的新疆、你的家庭?”

毕然:“新疆是个广袤的地方,有20个重庆大,与8个国家接壤。我在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长大。‘乌鲁木齐’蒙语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在这座多民族、多种文化板块交汇的城,抬头就可以看到天山 第二座高峰海拔5445的博格达峰,常年冰峰晶莹,博格达雪峰是游牧民族尤其是匈奴人必拜的一座通灵之峰,也是我童话作品灵感的诞生地。我的父母上大学时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了西部,学习水利专业的父母在新疆有了用武之地,那是1961年。我出生在那儿,属于‘疆二代’。”

王恒绩:“文学之路很寂寞、很艰辛也很幸福,毕然老师当初是因为什么原由,让您有了最早的文学萌芽,继而拿起笔,一路进发,成为国家级作家?”

毕然:“文学启蒙与我的家庭有关。我的父亲知识渊博,精通四国语言,书法、诗词很有造诣。小时候,我记忆中的每个冬夜,父亲都捧着书本,我们一家人在灯下,妈妈织毛衣,哥哥写作业,我涂鸦。父亲手中的书是我向往的世界。在他的影响下,我很早就开始读书写字。直到有一天看泰戈尔的诗,感觉那是我心里的东西,我觉得我也能写。于是,12岁那个夏天,我开始了写作,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

二、我的魔杖我做主——两个极地之旅的生命体验

访谈现场播放一曲《楼兰姑娘》,连绵起伏、神秘莫测的大漠,金色沙丘上驼铃叮当的驼队缓缓而行,美丽的楼兰姑娘掀开神秘的面纱……

王恒绩老师朗诵那英演唱《丝路》的歌词:当年的明月照着这条路,关山险阻迤逦向晚霞,多少苦寒多少风沙,远方传来的驼铃声和胡笳,还是那条路,如今又出发,丝绸铺出的路啊,话语在飘洒,古老的传奇掀开了面纱……

王恒绩:“歌词中描写的丝绸之路画卷美得令人窒息。但我们都清楚,您走过的地方,都不适合旅游、不适合居住、不适合前往,作为一名女性,是什么原由,让您不停地出发?”

毕然:“在写童话和文化历史散文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有方向的写作。直到30多岁,一位文学博士的朋友点醒我:你为什么不试着研究丝绸之路,这些可以作为写作源源不断的宝藏。恰好,有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关于楼兰古城的书,于是我开始从历史古籍中去找资料。《楼兰密码》是我写的第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后来被美国一家出版公司引进,全球发行。这部书我大概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在历史古籍、考古现场寻找素材和资料,但当时没有机会到楼兰古城。”

王恒绩:“丝绸之路有太多神秘的故事,3000年前的楼兰美女充满神秘气息,现在没有一滴水的罗布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的地方,楼兰古城的繁华。请毕然老师讲讲在书中不便说的内容,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

毕然:“《楼兰密码》出版后才有机会去楼兰古城,我才知道去离若羌县仅有240公里之遥的楼兰古城为什么如此艰难。楼兰古城处于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很多探险家、科学家、驴友在此遇难。通往楼兰的路确是凶险之途,没有水、电、信号,任何高级的手机在那儿都是废铁一个,但GPS、海式卫星电话、越野装备、专业探险的导游和进出楼兰最多的考古学家及想去楼兰的决心成就了我。文物局在楼兰古城建楼兰保护站是为了防止盗墓贼,而工作人员在这极地之处的工作生活显得异常艰难,水、食物和物资给养从180公里外的若羌县城拉送。

我在楼兰保护站待了三天时间,对几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度采访,他们的经历和生存状态给我了很多启示。我在楼兰保护站的人员导引下来到梦想中的楼兰古城,原本一座丝路重要枢纽,已被时间消磨成一堆土包,城里最醒目的建筑是当年指引楼兰人精神信仰的佛塔。楼兰古城的荒原极地之旅给我很大的冲击,在罗布荒原上看到、听到的一切,使我在颠簸的副驾驶上,开启了《生死楼兰》的写作。”

王恒绩:“我在毕然老师新作《雏鹰飞过帕米尔》中看到她为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孩子写的群像,她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一位画家,视野独到,从书中我看到了别样的新疆儿童。文学是人学,想请毕然老师谈一下,在新疆底层人生存的人生百态。”

毕然:“我在帕米尔高原采访,发现当地孩子特别可爱,于是萌发写当地孩子的初衷。通过几个孩子我得知一个在北京的商人邵老师作为志愿者,在塔什库尔干支教当语文老师。邵老师为当地老百姓、孩子做了很多实事,给孩子资助了很多书、鞋子、衣服、书包……尽可能的解决他们的问题,还资助皮勒村的一个孩子去北京学玉雕。我通过电话联系到了他,他建议我去最艰苦的地方皮勒村采访,看看当地孩子怎样在悬崖峭壁上求学、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而官方告诉我说那儿发洪水,路被冲断了。但我在邵老师私人关系的帮助下,辗转来到葱岭深处的桃花源般的村庄,在那儿感受当地人真实的恬静无争的生活,及孩子的未来、学业与闭塞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从皮勒村釆访结束准备回去的当天,出村的路被洪水挡住了。整个村子的男人都来到这里,站在滔滔巨流前打充气皮筏子,准备把我和摩托车运过去,但发现水流太大,于是众人抬着摩托车翻过山,才将我送走。我记得单反相机的镜头盖掉了,有个小男孩在山上找到后,跑过来追着我,气喘吁吁地交还给我。当我回头再看,在滔滔洪流间村民还在村口站着向我挥手致意,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场景。”

三.魔女相吸——传奇人生比小说更强悍

王恒绩:“毕然老师在新疆魔幻之地出生、成长,然后又找到了文学这根魔杖,为了让魔杖更具魔幻性,生生地将自己逼成了一个‘魔女’。请说说在路上你遇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人?”

毕然:“在草原丝绸之路采访中,认识了一个女阿肯,优雅、深刻,我们一见如故,后来我认她作干妈。阿肯是哈萨克族游吟诗人的统称,她的人生经历比小说更强悍。她的父亲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妈妈是哈萨克人,继母是蒙古人,她是个会三种语言的混血儿。17岁的父亲来到新疆与15岁的母亲相识于巴依老爷的宅院,而60多岁的老爷想娶15岁少女,她的父亲带着妈妈骑着骆驼连夜逃婚。在她三岁的时候,母亲被土匪抢走,年幼的她在监狱地牢里和母亲共度几天,之后母亲音信全无。直到成年,家人辗转找到被土匪、舆论、生活迫害的母亲,而她因种种原因并未与母亲相见,那复杂而矛盾的心结,直到母亲去世……而她个人作为女阿肯的经历则更为惊艳,一个女人没有成为传统的相夫教子的家庭妇女,在照顾孩子、老人的生活之余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和梦想……

王恒绩:“毕然老师的文学与行走经历非常丰富,她的人生故事可能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留在以后我们在各种大小讲座中释放,慢慢聆听。”

作家访谈在精彩的讲述中结束,现场同学纷纷举手,从旅行、创作、文学、人生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毕然用幽默而激情的话语一一解答。

两个小时的作家访谈弹指而过。对于一个作家,行走是一种淬炼,一种阅读大地的特殊方式,而文学对于行者而言则是人生的惊喜与馈赠。看到毕然老师激情四溢、衣裾飘飘的样子,感受她行走的精彩,并领略文字的深意。在奔赴文学写作的路上,还请老师引领,翻山越岭,激扬文字。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