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课程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注重哲学理论与社会现实议题的交融,同时关涉政治哲学、伦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背景。《正义论》课程团队作为一支有着较多新鲜血液的团队,亟需为新教师给予有关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的引导。为此, 3月16日下午5时,《正义论》课程团队在汇江楼101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教研。
罗磊老师说明了此次集体备课的主题——解读《正义论》课程大纲的整体思路。之所以选择这一主题,是新老师在日常教学与听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逻辑尚有不理解之处,如李瑞老师所提及的,诸多的社会议题,像堕胎、安乐死或者程序正义的探讨,与罗尔斯的关联何在?针对这个问题,罗磊老师认为有必要向教师们解读教学大纲的整体思路,以便各位老师能够更有意识地去备课,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正义论》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它不是一门哲学专业课,它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晓罗尔斯的理论,并进行哲理上的论证与分析。它主要试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现实社会议题的感知与理解,并运用不同视角展开分析,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根据此前集团学术顾问梁中和教授的意见,《正义论》的内容主要以社会议题的讨论为主,辅之以罗尔斯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上,鼓励老师引导讨论,用话题讨论式代替讲授式的授课。因此,《正义论》的讲授内容集中在前四讲,而后续课程多表现为话题讨论。通过阅读、陈述、讨论与实践等环节,实现对学生跨学科认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后罗磊老师根据目前的教学大纲,逐讲进行讲解与答疑。由于团队教师的学术背景涉及法学、伦理学、国际政治等多个学科,在讨论环节,各自就对课程内容的疑义进行了交流。如齐维强老师认为,在关涉伦理学的几讲内容中,应该补充康德的伦理学知识——“人应当是目的,而不能仅仅充任手段。”李洋老师提到第八讲“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从药品专利保护角度与患者生存权两个角度切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式教学。在“法律与道德”一讲,罗磊老师建议大家在备课期间作延伸阅读。
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通过课程组集体备课,形成了资源共享,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跨学科研讨的课程建构模式,也使得课程组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成长。
图文:唐钦钦
(通识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学院动态】以赛促教 共同提高——淬炼·国际商学院基础教研室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选拔赛”活动
下一条:【学工动态】关怀进宿舍,情暖新学期——綦江校区开展学生公寓安全卫生联合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