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名家大讲坛】诗词传承,心有大赏

2021-09-24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山五岳,巍峨屹立;五谷丰熟,养育万方。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诗词的陶冶下,怡情悦兴,奋发向上。9月22日晚七点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张静教授做客“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名师大讲坛第267讲”在缤果大剧院为我们带来以《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为题的精彩讲座。张静教授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体会中华诗词的魅力,让中国诗教在当代传承。


张静教授首先提出诗教与我们之间的存在的微妙联系,她认为:诗教就像春天一样,春风来了又走了,春花开了又谢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同样的诗教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不同的定义,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张静老师引用古代师生关系论述何为诗教。张静老师认为,古代学生在遇到人生困惑、求学问道迷茫之时求问老师,老师总会用诗词来教导、论证道理,为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

随后,张静老师谈到学诗词是为了什么,学习它的使命和初心又是什么。张静老师利用她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点评来解释:“今天的我们还在诵读千载以前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与古圣先贤他们的智慧、精貌、理想、境界去发生碰撞,进而想到你我当下的一生,这才是我们弘扬当下中华诗词的初心所在”。让我们一起体会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词人文天祥,在1278年被捕入狱,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仍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简单的两句诗词是作者文天祥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满腔报国志却无处施展,监狱中的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这么多气味混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然而,文天祥却以心中的浩然之气以一敌七,成功获胜,安心健康地在监狱修养身心。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这正促成了《正气歌》的出现。当代的我们正是要诵读这样的经典诗词体会古圣先贤的情感,用当代的意境去感受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传承中华诗词的文化。

undefined


今天我们为何读古诗?诗是什么?金圣叹说得好:“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说话耳”。所以读诗要读它的音色、意境、品格。我们要有音声之美的感性能力,意境之美的审美观念,品格之美的道德境界。诗教并不等于说教,真正的文学教育不止是要学知识,更是对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个人的修为品德的提升。同时,读诗三个阶段分为:了解、记住、启发。了解如何把我转去书中,记住书中的内容并把它装入我们脑中,最后一个阶段尤为重要,“启发”在诗中的解释即是能让人与书之精神打成一片。诗词所讲述的“兴”,朱熹曾说:“兴”为“感发志意”。从读者的角度来说,诗词的“兴”可以让读者阅读之后内心变得更加活泼并有对未来憧憬的能动性,这也是诗教的重要内容。

最后,张静老师通过讲述叶嘉莹先生和张元昕小女孩的故事来激励我们学习古典诗词,体会中华诗教的当代传承。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词更能感受到诗中饱含的意境之美,让我们徜徉在诗词的美妙天空,让现代与诗词碰撞,体会中国诗教的当代传承。



图文:郭佳美 杨有璨

(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