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0月28日下午,电影评论中心合川、綦江两校区同步举办了课程思政赛课活动。本次赛课活动共有6名老师参赛,从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等多个角度,充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旨在增强中心全体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感,探索通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
在合川校区的赛课现场,力冬梅老师以《刺客聂隐娘》中的片段为例,探析了长镜头中蕴含的中国美学意义,诗意性的情怀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诗歌美学体系,增加了同学们对民族美学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陈霞老师从电影色彩的角度切入,以电影中“红色”的象征意义结合《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电影片段中的特别之处,层层深入,强调电影所表现的“反战”主题。
黄俊霖老师将思政结合课堂,让同学们以史为鉴,了解中国历史,同时传达电影中表现的“仁而爱人”的情怀。
合川校区三位老师赛课结束后,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梅老师做出了点评,她表示,力冬梅老师选择的片例和角度很恰当,从视听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陈霞老师的授课做到了站在学生的思维层面上提出对战争的反思,没有刻意上价值,自然生动;黄俊霖老师的对思政角度选择也颇具巧思。紧接着,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彭可老师做出总结,她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程设计,都做到了不漏痕迹地将思政内容融合在课程中,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同时,彭主任也对课程思政的范畴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提醒各位老师课程思政的同时要多琢磨对案例的选择,做好课程设置。
綦江校区同样也有三位老师精心准备了赛课内容,幸李寒老师从镜头角度出发,结合多个电影案例,探讨了镜头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并将其延伸到思考面对生活的态度,看待事物的不同观点。
谭雪老师以电影的诞生作为切入点,将相关理论知识梳理成生动活泼的故事,并提出“为什么电影诞生在西方”的疑问,以此总结出中国电影在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要点。
张正钰老师则通过影评与观后感两种体裁的对比,突出影评写作的风格,具体以电影《狙击手》为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了影片深刻的主题。
比赛结束后,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苏瓷瓷老师对参赛教师的精彩展示给予了肯定,同时也针对参赛教师的教学材料、课堂设计等文件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有关课程教学的建议。最后,苏老师跟现场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强调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关系,希望老师们多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本次赛课活动展现了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给予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一次共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互相听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思政的理解,并将结合本次赛课的经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学以致用,做到紧贴课程目标,自然融入思政元素,用扎实、过硬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图文:何雨恒、梁冬梅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两院携手,共育新人——BIM建筑信息模型社团招新及培训活动
下一条:【名师课堂】品鉴古典汉字,感受古今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