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电影评论中心】集聚评论之力,绽放学术潜能——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参与第七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

2022-11-01

10月29日上午,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协办的第七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在线上拉开帷幕。今年论坛的主题为“辩证影像——物质与文本的当代延伸”。我校电影评论中心的杨剑秋、王礼迪和彭可三名老师入围了此次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并进行了学术主题汇报。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发表了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的举办恰逢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艺术学本身应顺应时代逻辑,发展新时代的学科特色,要回答艺术学理论的时代之问、中国之问。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教授表示了面对新的艺术学科目录调整和学科发展的想法和期待,并认为现如今的艺术学概念能够囊括史论评三个方面的内容。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教授从电影学院艺术学科的办学特色出发,认为学科目录调整利大于弊,并表明了要在融合和跨界中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


本次论坛学术大咖云集,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东南大学龙迪勇教授、清华大学陈岸瑛教授、芝加哥大学林伟正教授、北京大学彭锋教授、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北京大学李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王廷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姜宇辉教授等人作为特约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10月29日晚上,电影评论中心教师杨剑秋在论坛(五)“物质或情感的现象学”的主题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融合、并置与召唤——美国黑人电影中的‘物质性’与‘政治性’”的报告。杨剑秋老师围绕着“形象的‘物’性”、“声音和空间的并置”、“政治之‘物’与媒介之‘物’”三个方面展开他的主题汇报,以此得出的结论是美国黑人对主体性的追求建立在物质性的基础之上,生成了以“反抗”为标识的“政治性”。


10月30日上午,电影评论中心教师王礼迪在论坛(六)“影像或物的哲学与诗学”的主题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冰封在1895——从来自精神病学、心理学的电影批评谈起”的报告。王礼迪老师的关注点在于电影中的假象,一种被贬值的“精神病”,以此提出追问:如果电影对精神病学、心理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弗洛伊德时代,那么在电影的创作技法和研究范式中又是如何?最后该篇文章对影像心理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本次论坛围绕着“物质性”这一议题展开了跨学科、多维度的讨论,不仅在电影学界、艺术学界产生了影响,而且也为前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典范。我校电影评论中心三位老师的参与也彰显了电影评论之力,绽放出电影研究的学术潜能。



图文:杨剑秋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