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完满教育”育人理念,营造“处处有典型、人人可成才”的校园氛围,夯实“1246+”志愿服务2.0新体系。在我校志愿服务青年雷锋月(宣传推广月)到来之际,校团委、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决定携手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面向全校广大师生选树一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正能量的身边普通青年雷锋,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引领广大青年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完满教育”育人理念的倡导者、实践者,引导广大青年在推动实现学校发展的新征程中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本次活动以“争做完满榜样,争当青年雷锋”为主题,从3月5日开始到3月23日,16位“我们身边的青年雷锋”候选人将依次和读者见面,他们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榜样力量,值得我们去学习。
王斐雅,女,共青团员,是艺术传媒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现任艺术传媒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是“花果”志愿者服务培训计划第一期中级班成员。荣获“三星志愿者”、“市民学校优秀志愿者”、“四星志愿者”、中国扶贫基金会“责任梦想大使”、 “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称号。在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日子里,从干事到会长,她经历过迷茫,但也在不断完善自我。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善心去关爱每一位需要关爱的人,组织参与近70余场公益活动。她的宣言是只要心中有爱,就永远不会挫败。
(王斐雅的生活照)
希尔顿项目的初期是王斐雅刚刚担任部长,临危受命。由于活动刚刚起步,不管是在寻找志愿活动还是活动的策划大家都觉得力不从心。王斐雅并没有因此气馁,积极与老师、搭档沟通交流合作。在她的努力下,作为希尔顿项目发起者与组织者,她将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细化,在此基础上拓展6个子活动,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受益人数达400余人。提高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创新志愿服务,从志愿服务走向公益。2017-2018暑假,王斐雅代表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上海参加公益未来·希尔顿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答辩会,激情澎湃的演讲,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更为他们的项目赢得1000元公益资金。正是因为她的负责任,在志愿服务中不忘初衷,才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王斐雅参加公益未来·希尔顿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答辩会)
在2017-2018上半学年,王斐雅组织参与艺术传媒学院常规志愿服务活动共计50余期,其中“平安之旅”合川区火车站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院系的特色传承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的开展中,王斐雅发现节假日的火车站总是比往常拥挤,为了帮助每个迫切归家的人,王斐雅增加了节假日的志愿服务。她说:“在平安之旅活动中,我记忆最深就是在一次活动中,我穿着红马甲在候车大厅,一位阿姨叫住了她,一开始她只是询问我发车时间,在闲聊中得知阿姨是要去外地照顾她上学生病的女儿,阿姨说:“看到你站在那里很长时间了,一定很累了吧,你来,陪阿姨坐坐,真是个好心肠的姑娘。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等她康复以后,我一定劝她要向你一样帮助别人。”简单而温暖的话语,瞬间就让我想到我的妈妈,如果她在我身边的话,肯定也这样关心我。是这个阿姨让我知道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与被服务方都是相互需要的,她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他们给我们的感动!”
(王斐雅辅导小朋友)
王斐雅始终相信着有爱的人永远是温暖的。她上进心强,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向新的高度挑战,善于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爱笑是她的标签,微笑常挂脸颊,她发自内心的微笑也给她帮助过的所有人送去温暖。她尽她最大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善心去关爱每一位需要关爱的人,组织参与近70余场公益活动。她一直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永远不会挫败。
(团委供稿)
上一条:【青年雷锋】以己之行,践行奉献——“我们身边的青年雷锋”候选人系列报道之陶相龙的志愿故事
下一条:【社团活动】以花为媒 以春会友——花卉协会携手爱莲书院开展“希望爱莲·种下梦想·美化家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