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一到周五,每周18小时的课程,日程四周,每天随着太阳升起,我们的身影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之中。
初晓,一天之中极少太阳出现而不太灼热的时候。在美国,夏天的阳光非常灼人,照射在皮肤上会有“毒辣感”,这是因为美国的紫外线指数与国内相比较高,所以在学校附近的24小时商店里能够轻松找到国内不常见的防紫外线指数100的防晒霜。正是由于这样舒爽时间不多,因此每个星期我会在有早课的日子提前去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广场,以此清爽地迎接新一天的生活。坐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阶梯上,身处哥伦比亚大学守护神——雅典娜雕像的身后,稀松的阳光从智慧女神的身便透过,慌神不知自己身处何时、何处。 这座距今已有264年历史的校园,留下了多少青年的记忆,而如今,自己也竟成为了这份绵延历史中的微小一份。
(阳光温和的校园)
短暂的准备之后来到教室,校园里没有固定的铃声,老师到了教室便可以直接开始上课。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不同的肤色、信仰。看着个子不相同的面孔,我不禁想,我们要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做多少的选择才能够来到这里,然而如此幸运,我们最终在此相识。在向前的每一步中,我们都要进行选择,无数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这些选择中包含了天生被赋予的,例如来自中东、韩国的同学,他们从出生开始就随父母有了信仰。而成长的生活中,我们逐渐建立起世界观、人生观,在此之上去面对新的生活,进行新的选择,正如我们都自愿来到了这里学习。然而,一路以来,我们不乏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例如课堂中有一个课题谈到我们有没有做过让自己蒙羞的事情,虽然大家犯错的程度都不至于蒙羞,但人生中多少总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但于我而言,做过的事情,都是由自己的选择,后悔就无从谈起了。所以从更早年纪开始,我们就要学着承担,更加成熟的面对选择,更加理智的面对结果。
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交流,通过讨论学习英语。小组讨论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每一个同学。课堂之上我们讨论到宗教,女性权利,人生目标等等话题,这些都是在硬式教育中比较难涉及到的。
我有一位年纪较大的女性老师,时间的阅历让她认识到,女性的权利正在不断地提高,并且这个状况是全球性的。从前,女性并没有机会从事较为高端的职业,例如医生、律师等,而现在,女性能够从事的职业已经较为普及,我们有权利去选择多样化的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一代代女性不断争取的结果,所以,今天的我们也不应忘记要为了自己的平等权利而斗争。男性与女性,在这两种性别之间并不是要分出胜负,甚至于我们并不一定需要把男性和女性区别开来,因为他们回归本质都是人性。女性权利之所以能够较以前得到相对的改善,就是因为人们逐渐明白,不论男人、女人,都是人,都拥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我们所要追求的平等并不是强权,而是无差别,这比空吹权利来得更为切实。
另外一个不太常提到话题就是宗教。我们班上的穆斯林女同学来到纽约的第一个星期坐地铁时,受到了他人的非议。她的头巾引起了歧视者的注意,而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女生也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回应,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听到这样的经历让班级里的大家都很心痛。老师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包容他人,我们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即使美国,纽约是被全世界人认为接受一切事物的地方,但实际上在美国内依然有严重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歧视等等问题,但我们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去学习,去改变,去容纳。这让我们谈到了新的话题——平等。美国是一个包容世界的国家,但这不意味着他对一切是平等的。21世纪的今天,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们的突出不仅是因为旧的观念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人们面对这些问题在不断地探索和打破,使得他们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有着足够的关注度和讨论度,使得这些关乎人本身的问题能够得到发展。
课堂中我们常用“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学习”、“我们未来想去做什么”这样的例子进行造句,在反复知识的过程中提醒我们来学习的目的,明晰未来的目标,这些要归功于老师的备课。老师们很温柔,像同学们说的,无论我们分享什么事情,老师都会很尊重的谢谢我们的分享,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很有趣。虽然与国内的教学方式不同,但是老师们传授知识和关心学生的心情都是相同的。虽然只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老师一起学习了四周,但其中的很多情形都让我想起了国内的老师们。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私下找到老师商量,他们不仅会帮助我们,还会帮我们保守私密的事情;当老师犯错时,也会主动的同我们道歉;面对我们的建议,他们会乐意的听取,并为了我们做出改变。他们没有将我们完全的当作学生,而是同时在我们的故事和与我们的相处中继续学习,我们又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了这种谦逊的学习态度,如此的老师,自然应该被称为“人师”,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心怀感激。
(与任课老师的合照)
课堂的氛围很好,有趣也极有意义。当然,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课后的作业是少不了的。下午正是太阳最火热的时候,在美国,似乎公共场合的空调是不需要缴纳电费一样,冷气非常的足。这样一来,图书馆就成为了在夏天学习的不二场所。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是需要其身份证才能进入的,如此难得的机会更好好利用。由于现代办公、学习方式的便捷,作业大多都是可以电子档递交的,因此来这里的学生几乎都是人手一台电脑。图书关内很安静,单人书桌和多人书桌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中心较大的图书馆看书,也可以在旁边较小的房间自习。图书馆的书种类非常丰富,装修风格也十分古典,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见一本极厚重又老旧的词典时,恍然有一种自己来到了赫格沃茨的感觉。人们用着现代的科技,沉浸在代代相传的知识之中,这种奇妙的历史穿越感让人非常兴奋。时间是难以穿越的,但时间在每一个物件上都留下了痕迹,追寻着这些痕迹我们回到过去,在这些载体中学习、展望未来。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图书馆,就如此向它的代代学子传送着来自不同时空的讯息。
学习后感受到的就是空腹感,充实了大脑也应该充实一下胃了。走出图书馆,太阳的高度已经降低,好像就在不远的前方,一路向前就能寻到它的踪迹。学校的周围有很多餐馆,种类也非常多。当然,如果不想在外就餐,宿舍同样有厨房可以做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美国的大学与中国不同,这里没有围墙把学校围起来,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在一起构成一个校园,而是各自坐落的。例如老师的办公楼就在几个街区以外的地方;而宿舍楼,从哥伦比亚大学的广场走出到外面的马路旁,断断续续连着几个街道上有它的宿舍。在宿舍里,我们同样可以学习英语。宿舍每层楼氛围四个区,每两个区公用一个厨房,所以在厨房之中能够遇见不同的同学,也能了解到他们的饮食习惯。例如每天穿着西装出门的白人男孩,会准备面包和果酱作为一天的早餐;而喜爱健身的黑人女孩,则会邀请朋友一起做一顿健康的晚餐,例如通心粉和炒西兰花。在厨房内简单地聊天也可以增进我们的英语水平,了解到更多的本土习惯。
(夕阳下的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坐落于曼哈顿上城,治安条件相较于其他地方是很不错的,所以从白天到天微暗都能比较放心的在学校游览。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无论是在广场、教学楼、图书馆、街道还是宿舍,处处都充满了未曾体验过的惊喜。想起太阳,我会觉得灼烧眼睛,会觉得热,如今我发现它才是记录地球上一切的载体。在世界的所有角落,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颗太阳,没有所谓的国外的“太阳”比较圆,而是无论我们在何处,太阳都在记录我们的成长。或许我们认为太阳每日东起西落,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世界,毫无新意,而事实上太阳就在那里,我们要不断前行才能感受到不同的太阳。当太阳照常升起,望天空无边无际。
(团队合影)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上一条:【教学研讨】璞玉当磨砺 勤琢终成材——记外语系新老师系列培训之“公开课研讨会”
下一条:【图书馆】阅读改变人生,重庆市全面阅读线下巡讲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