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学部人文艺术教研室于4月25日下午四点在4103教室举行了本周教学例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教师”,会议由刘会老师主持。本次会议分为两个议程,首先集体学习了“四有教师”的重要标准,结合通识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研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通识课四有教师”,提升老师们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心。其次,以上周举办的部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契机,老师们在讲课比赛结束后,于本周具体观摩了参赛老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分别在本次会议上对参赛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刘会老师在会上指出:新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求教育工作要做到“四个相统一”。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大学培养模式,我们作为一名通识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常规性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性与原创力,从而使学生不再是一纬度的“平面人”,要让学生变得丰富立体,学会置身于时间的长河思考人生,而非仅在当下。
全体教师一致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以四有教师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接着,老师们通过本周多次交叉听课,分别就我部门上周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参赛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李娇老师对邢静雯老师《罗素与<西方哲学史>》的上周授课情况提出了要突出重点、教学目标要更加清晰的建议。陈春彦老师对李娇老师提出了要留时间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串联,突出教学目的等建议。吴兵兵老师对韩鹏伟老师提出了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老师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将自己看到的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毫无保留的在会上提出,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最后,刘会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如何提高通识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和确保知识传授的准确性等思考问题。要求全体教师用心做一名具有通识教育情怀的大学教师。
(通识教学部供稿 邢静雯图/文)
上一条:【中德之窗】朴实的语言 暖暖的爱(二)
下一条:【校友动态】母校故情永不散|校友返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