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效、高质量的开展本学期的导师工作,同时也为各位导师提供互相学习、展示特色工作的平台,远景学院于3月28日开展了本学期首次“导师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上学年获评“优秀导师”的3位老师进行了经验分享,学院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导师制是远景学院建立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全员育人的重要举措。自开展以来,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现阶段已形成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和体系制度保障。
活动中,乌兰老师从导师会、导师组活动、读书报告分享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对学生课程组合、学习方法、社会生活、未来规划等方面的经验。乌老师也特别强调,事无巨细,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如持续关注和耐心指导学生申请德国大学的offer;丰富导师组活动形式,积极联系外教探讨德国文化等,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彭老师重点分享了结合导师自身专业优势,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成长的经验。如发现学生有潜质,积极寻找资源为其争取高起点的实习机会;鼓励导师组的学生参与自己工作涉及的影协、影评大赛、公众号运行等,通过自身的工作态度、作风,以及团队完成项目的过程,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目前,导师组的一些学生已经成长为校内外各个组织的骨干力量,管理和组织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强杨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导师规定工作之外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提出导师工作就是建设团队的过程,要主动出击,如通过组织特色活动,导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同时学生也更加了解了导师;在“反鸡汤时代”,要有新要求、新思路,如不只是“说教”和“谈一谈”,更要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注重分年级强调阶段性工作,在学期内分时间段进行状态跟踪,不能“一刀切”;也特别指出,导师要做 “领跑者” 而不是“裁判”的意义,并且介绍了自己与导师组学生共同参与的“21天养成计划”的执行情况等。
分享结束后,各位老师对自己在导师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建议、困惑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老师提出,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不一定只是在一个导师组开展,可以多个导师组合作进行,这样可以产生竞争和合作相结合的氛围,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有老师分享到,在开展导师工作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事”,首要的还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做人”,积极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重要等。
活动最后,皮院长总结指出,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之下,导师工作既要默默奉献,也要创新思路,特色鲜明,紧扣办学定位和培养理念。作为导师交流的平台,“导师沙龙”将持续开展,希望大家能大胆开展工作,在导师职责等规定动作之外,树立自己的工作风格、形成独有的品牌和特色。
(远景学院供稿)
上一条:【继续教育】做新时代创新创业的践行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 ——记重庆邮电大学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第四期GYB创业意识培训
下一条:【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合作,共促产教融合——记淬炼商学院京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