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Smart China expo智博会在重庆展开,在这个数字科技化的时代,我与许多人一样怀揣着对科技的敬畏之心来到厅里参观,感受高科技对于人类未来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当我看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分展区时,我在那儿驻足了很久,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月之前我初到旧金山的场景,仔细斟酌一番,我也曾是这世界信息技术科研创新中心的一名小小的过客,然而让我更骄傲一想到就会嘴角泛起微笑的是,我曾是伯克利人,在那被诺大的海湾珍藏保护起来的,一所闪闪发光的百年名校中,我在这儿拥有6周我生命里最为值得纪念,也被我永久怀念的时光......
好像在美国人的眼里,加州总是那么让人感到惬意与放松,朝阳升起,落日余晖,烟火市井,生活的点滴在加州是被人尊重珍惜而显得都很有意义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文化中心,在太平洋边成长起来的城市带着大海般与生俱来的包容性让具有开发学习氛围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旧金山以东的湾区里的山丘里默默成长。作为美国最佳的公立大学之一,它却以一种低调不显浮华的姿态出现在我的眼里,但那厚积薄发的气质印刻在每一个伯克利人的心里。
(落日余晖)
初到伯克利,是我们整个伯克利团在Sather gate前迎着第一天的伯克利的晚霞的合影。Sather gate作为伯克利的正校门一抹亮丽的绿色是伯克利标志性的符号,是即大气又细腻的作品。它见证了许多校园风云,最闻名的是“言论自由运动”,当然,它也见证了我们旅途的开始。据说,Sather gate和校园里的sather tower名字都是来自于Peder Sather和Jane K.Sather夫妇,是为了纪念他们将遗产捐赠与学校,从而用大门和钟楼来纪念他们。设计者用青铜铸造出一抹常青的景象,不得不联想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青铜作为金属史上的合金,他的可塑性稳定性耐磨性从几百年前人类的智慧开始一直流传到现在,好像暗喻着伯克利作为加州大学第一所也是最优秀的一所分校,每一个伯克利人都需要在大环境下求同存异,塑造不一样的自我,耐得住时间与困难的打磨,发掘自己身上的不可能。从踏进这校门起,每一个人都用饱满的精神面貌去奉献,影响个人,改变世界。这是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也是不容忘记的初心。走进校园仿佛是进入了森林公园,高大挺拔的桉树林郁郁葱葱,它挡住了来自弯曲的海风,但阳光依旧穿过树叶的间隙,洒在中央纪念草坪上(Memorial Glade),这是校园的中心,是每一位学者的乐园。萨瑟塔(Sather tower)的陪伴着主图书馆(Doe library),欧洲古典思想的的优美、典雅和尊严在它们身上体会得淋漓尽致。当你走在那条小路上,你一定会在脑海里构出一幅图,那便是与知己登高望远,在世界第三高的钟楼的观景台俯瞰整个旧金山东湾的景色,打破迷雾眺望,宏伟壮丽的金门大桥映入眼帘。整点时分,躺在松松软软的草地上,听,清脆钟声的旋律,享,加州夏日的暖阳。整个校园大而不散,特色的博物馆研究院与有没的绿化环境浑然一体。认真研讨的同学,自由玩耍的松鼠,长椅上的流浪汉,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都会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小憩的天地,山丘包容着校园,校园接受了不同的人。这与伯克利一百五十年来多元文化的发展相得益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好像都包涵着感情,以至于坐进名校的课堂也会有种宾至如归的感受。与其说是课堂,还不如把它叫做一个舞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幸运儿在这里有着思维的碰撞,学术上的精益求精是一种弥漫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受到感染。教授总是笑脸相待,他们总会将每一个我们小小的收获视为珍宝,鼓励的态度让每一个人的思想得到尊重,有勇气有信心发展衍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授不会把自己的观点或兴趣强加在我们身上,在这里好像没有对错之分,没有不可雨夜的清规戒律,只有你不敢想。伯克利的教授都保持着一种“大门敞开”的习惯,学生即使不预约也可以随时到教授办公室谈论学术问题,总会饶有兴致地讨论起来。与课堂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丰富,周边博物馆、艺术宫、甚者庄严的市政厅都是学生们发挥想象的地方,这样的结合,让整个课堂更有质感更有深度,这是每一位校园工作者在长时间教学经验下的积累所得,而我们是这份荣誉的享有者,也想成为传承者。
(守护伯克利的萨瑟塔)
(图书馆留影)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像哥伦比亚大学那样交错在熙熙攘攘的纽约大都市摩登楼旁,也不像康奈尔大学那样深处深山难以相识。它将自己隔绝于繁华的地带,但它绝不是一座孤岛,依山傍海,在山丘的高处 big C看日落,就会想起海子的那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是最学术的殿堂,金熊的守卫让每一个伯克利人在这儿天马行空,不受干扰与侵犯,用每一份硕果将它点亮,就像简单但意味深长的校训一样,let there be light!
都说,大环境下铸就人才,silicon valley硅谷,世界信息技术的的摇篮,高科技产业的基地,硅谷英雄扎堆,旧金山湾区里的硅谷使无数IT科技天才实现了梦想。为伯克利的学术光环加持。当然,伯克利为数字化时代培养出的科技型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英特尔公司总裁Andrew Grove、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Steve Wozniak、Moore定律的发明人Gordon Moore、Sun Microsystem和苹果公司总裁Bill Joy......这些人创办的公司在不同的方向和领域成为了全球IT行业的标准,他们的企业和发现改变着世界,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于伯克利。无论他们曾经或是现在有多么伟大的成就,他们的人生里总是有那么一段时间是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在旧金山的心脏地区,同呼吸共命运过。在硅谷的参观旅行中,我发现那些著名的科技巨头公司如Google、苹果公司的周边环境也是相当的轻松与惬意,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些科技怪咖工作的一板一眼的风格,它们是多元的,充满色彩非常丰富的。这与伯克利的风格很是相似,只有思想不被封锁,想法才会大胆的呈现出来,无所谓被或不被接受,智慧的结晶在这儿是永远被重视的。我在想,伯克利能培养出这么多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优秀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定与伯克利勤勉、宽松、自由、鼓励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在看似自由和散漫的文化背后,其实是严谨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在来自各行各业大牛的光环下,相信每一个伯克利人在校园里也会深受熏陶。
(科技的洗礼)
GO Bears是被伯克利人熟知的口号,bears是取自加利福利亚州旗上的熊。熊,平时还算比较温和,但在受到挑衅时或遇到危险时,打斗起来也毫不示弱非常的凶猛。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撑起了加州的学术领域的半边天,虽说都为社会输送人才,但其实两大高校依然秉持着自己心里的那股气,在拼个你死我活。作为私立大学斯坦福的贵族气息那种傲慢与偏见是多了不少,伯克利不同的是,它期待着每一个平凡人生的理想在这里闪闪发光。我听到不少的评论总说,有钱又头脑的孩子都去斯坦福,稍微经济差一点的都会选择伯克利。然而伯克利的质量也不逊色于斯坦福,但就是这样为所有有梦想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去面对困难与挑战,所以心里那一份感激与赤子之心让没有一个人在这里团结起来,期待迎接下一个150年的诞辰。这一场名校的较量,很难去抉择输赢,但这样拼搏精神正是灰熊的气度。
(斯坦福的风景线)
再别旧金山海湾,是我们度过45天的余晖,但百年树人的气魄仍在内心久久存留。早期的加州带给人们金色的梦想,所以被称为金色之州,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个大学将比黄金能给加利福尼亚人带来光荣和喜悦。”无论是古典与现代建筑艺术交融的校园、草坪如毯花开不谢清幽典雅的环境;还是活跃灵动的学习氛围;无论是一百五十年老校区外嬉皮文化盛行的telegraph 大街,还是海天一色悠闲的课余风景,我想在多年以后我们的回忆里,这些都自然会变成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总会想着,在美西,有那么一个地方它总会等你着我们的再次到来,请带上勇敢的心,期待着下一次我们的相遇,盼望着下一个经久不衰的150年......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手之声,心之语”——记手语社“心与心”的破冰活动
下一条:【名师选修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剖析中国当代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