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4:00,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新商科集团人文社科学科带头人、原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审、中国电影进出口(洛杉矶)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著名电影评论家、翻译家周铁东先生,在天渠110阅览室举行“诗与远方”周铁东先生座谈会。座谈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吴世银主持,副院长罗琳,各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学生代表40余人参会。会议室座无虚席,回荡着中西诗韵。
会议伊始,吴院长对周铁东先生横跨电影产业、电影评论界、影视与文学翻译界的多重身份作了深入介绍。周先生作为资深电影学者和业界权威,此次受邀讲授《翻译理论与实践》《经典电影赏析》《英美文学选读》等多门课程,开展电影拉片、名家大讲坛演讲、师生研讨等多项活动,与不同学院与特色部门深度融合,促进智识互动与深度思辨。吴院长表示,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进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复合型专业建设,持续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和融合创新的特色之路。
周铁东先生就诗歌创作与翻译经历、古典诗歌英译赏析、电影译制与配音、外语学习与职业发展等话题,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与大家畅谈“诗与远方”。
周先生1985年开始写诗,留下了Extempore at Longhua Temple in Shanghai(《上海龙华寺即景》, Alternatives(《选择》),Luck?(《缘?》),Boat of Dream(《梦之船》),Sonnet(无题商奈),Lament on Left Poison等寄托个人情感的经典诗篇,其诗文不仅文采飞扬,用词高雅,且自写自译,译文原文高度吻合,传神达韵,堪称译界大师。先生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讲解英诗韵律并分享高阶英文学习经验,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在古典诗歌翻译欣赏环节,《长恨歌》(The Song of Eternal Regret)、《琵琶行》(Ballad of the Chinese Lute)、《春江花月夜》(Spring, River, Flower, Moon and Night)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原文和译文在周老师笔下栩栩如生,交相辉映,音、形、义跨越中英语言障碍,鬼斧神工般地融合在精彩绝伦的译诗中,大家拍案叫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周先生笔下有如神助般译为In the sky we will be lovebirds in pair; On earth, we’re twinned trunks with one root to share.,将“比翼鸟”译为“lovebirds in pair”,将“连理”译作“with one root to share”,可谓既再现了原诗的韵律,也生动诠释了原诗的意境。“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Hidden within must be some other wound; Silence at this moment tells more than sound.),如此妙译数不胜数。在翻译方法论层面,周先生特别强调诗歌翻译的“语用价值”,在翻译具有文化异质性的文化负载词(culture specific words)时候,应注意语义变通,不得已时舍弃语义价值而取其语用价值,如此才能在目标语文化中具有可读性和艺术性。《长恨歌》中,“渔阳鼙鼓”译为“the rebels' war drum”“霓裳羽衣曲”译为“the carnival song”“转教小玉报双成”译为“From mouth to mouth the message is passed on”等诸多经典译例,均是保留原文语用价值的神来之笔。用周先生的话说,要将原文“掰开揉碎”后融入目标语的语言文化,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译文。译诗赏析之外,先生还穿插讲解了英诗韵律类型、修辞格、英语词汇学习、英语思维养成等主题内容,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的盛宴。
诗与远方,从一开始就扎根在电影产业大咖周铁东先生的心中,如今多年封笔的他又重出江湖“开戒”提笔,在影评、翻译、教育等领域踏上文化之旅,重启人生巅峰,浸润学子心灵。在互动环节,周先生就诗歌翻译与出版、职业与事业、作为工具的外语、配音译制与配字幕、电影中的台词翻译等话题与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不能让自己变成工具,必须成为工具的使用者”“谁都可以成为自己所专攻领域的第一名”“聪明不是充要条件”,周先生结合自己作为英语人踏入电影产业并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电影产业“无盲区”专家的励志故事,鼓励在座的学子胸怀远方,把英语当作职业进阶的利器,在完满人生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座谈会在两个小时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尾声,吴院长代表师生对周铁东先生精彩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总结道:周先生从专业知识、文化意识、人生感悟等多个层面给在座师生提供了切身的经验分享,大家要从自身专业学习、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的角度出发深刻领会,争取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本次座谈会是周铁东先生与外国语学院深度融合系列活动之一,兼具艺术性、学术性和跨学科性,案例生动,互动性强,为外国语学院师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宝贵平台。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双院制”办学模式,持续优化学生综合素养、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为培养信息产业商科思维复合型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杨加伟
摄图:陈鸿、曾舒然
(外国语学院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缅怀先烈,向光而行
下一条: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数媒教研室大咖阅读分享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