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生所想,及学生所及,以生为本一直都是每位老师指导、引导、辅导学生的服务宗旨。本学期起,我系按照学校规定实行学业导师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导学关系,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业导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月27日下午4时,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在第四教学楼4305教师举办了首次学业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系主任毛期俭教授主持此次会议,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教师参与其中。 学科基础教研室胡蓉、李卫东老师,通信技术教研室余晓玫、邓华阳老师,专业基础教研室赵瑞玉、刘金亭老师,电子信息教研室张辉、杨丽娇老师,以上8位优秀学业导师做经验分享。
分类疏导,重点突出
胡蓉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是全面了解学生,二是对于疑惑进行分类指导。想要更好地因材施教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从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方法、方向和目标。胡老师通过对学生细致的了解,发现身为大二的他们已经逐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但是在学习、就业方面存在不少疑惑。胡老师将疑惑进行分类整理,总的来说分为5类: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适应期较长;学习目标比较模糊,比较多的同学因为考试而学习;缺乏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性比较差,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对于学业、专业知识定位不准确;班级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风气。胡老师针对以上问题定期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学业导师指导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此期间并和同学们建立起友谊。
张辉老师所带的是大三的学生,他侧重于现阶段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与学生交流的重点分为学业、专业、毕业、就业和生活,其中专业、毕业、就业又成为张老师重中之重,他以自己亲身求职求学经历为例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传授学生研究生面试和求职面试的技巧,扫除学生对于毕业后求学求职的顾虑。当然,不管在求学还是求职过程中都离不开生活,张老师教导学生们要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他又从生活的3个方面与学生进行探讨,分别是价值观、恋爱观、人生。感觉比较深奥的人生哲理,被张老师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再加之张老师幽默风趣的描述,赢得全体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将分享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可想在与学生交流时的氛围必定更加活跃融洽。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余晓玫老师从一开始与学生见面时学生的状态开始分享,学生感到疲惫,没有话题,有时简直是尬聊。余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找寻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她让每位学生将自己进入大学后在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遇到的困惑写到纸上。原本以为学生们会和在见面会上一样冷冷几个字“没有”,但是学生们居然有各式各样的困惑,这让余老师十分激动,更是激起了她带好这两个班的热情。余老师在思考,为什么学生们心存疑惑却不愿意在台上表达自己?是教室把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无形拉远了,是讲台让她和学生之间存在了一条隐形的鸿沟,余老师决心打破这种障碍,从学生自主选择见面地点开始,然后一步步丰富见面内容,让多样的形式敞开学生们的心扉。随后几次的见面地方就应学生要求定在了爱莲书院,的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以为同学们都不善于言辞的余老师,最后发现他们真是太能说会道了,而且天南海北的他们都知晓一二。最后为了让学生们更了解通信,余老师带学生们参观了LTE实验室,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实践设备。
赵瑞玉老师以“解惑,是门技术活”为主题展开了她的经验交流,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分享:做了些什么、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明年的规划和展望。赵老师在开始与学生见面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见面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见面后会进行反思。赵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着不敢问问题、不会问问题、各种“茫忙盲”等现象。对于此,赵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软件为同学们制作出大学期间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取的证书,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在赵老师对本学期作为学业导师的经验分享过后,她对下学期进行了规划和展望: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邀请大四同学进行考研、考证经验分享、进一步完善指导过程的各项记录。赵瑞玉老师很欣慰可以成为所带学生的解忧杂货铺,相信在赵老师如此用心的指导下同学们一定会将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难忘。
贴近学生,良师益友
学业导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学业,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这方面,邓华阳老师、杨丽娇老师做了经验分享,邓老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想主题进行交流并自行记录会议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们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邓老师通过对学生们的会议记录进行指导,从一开始的流水账到现在学生已经可以提交一份较为正式的会议记录。邓老师通过跟学生们交流创业、考研、就业等方方面理念,牢牢把握住学业导师的主动权,从一开始通知学生们开会,到后面学生主动联系他来进行交流。杨丽娇老师发现她所带学生中两极分化很严重,但是杨老师并没有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告之学生们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随后杨老师从成为学生们的知心小姐姐进行了分享,曾经有一位学生生病了,在学生未联系到辅导员的情况下,第一个想到是她,这让杨老师十分感动,这说明学生们从心眼里认可了她,认定了她。贴近学生,着实为学生着想,建立一种最好的师生关系—良师益友。
合理规划,放眼未来
在规划方面,李卫东老师和刘金亭老师做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李卫东老师通过学生们对未来不同的选择进行梳理,李老师告诫学生在做任何规划前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在做规划前要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凡事立规划必须执行,否则就成为空谈。最后,李老师对于学业导师提出一些建议:丰富内容,不拘于形式,一月一学导更利于长远发展。刘金亭老师则是通过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不同类型进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工作要求同学们进行合理规划,不仅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和规划。高级领导者的规划都是从小时开始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最好能够将规划细化到每周或每天。在与学生交流时,刘老师发现班团干部对管理方向的工作很感兴趣,于是刘老师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规划,并鼓励所有同学放眼未来立足现在,多多参加科技类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交流会最后,毛主任充分肯定了每位学业导师的工作,通过经验交流,可以看出每位老师并没有将其认为成一项任务,而是真正的认识到学业导师的重要性,为其下功夫,做较为细致的指导方案。其中,对于老师们提议的一月一学导表示认可,毛主任认为要把学业导师的工作做活做好做细,并不能将其停留在形式上,要丰富其内容,对于以上学业导师的优秀经验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于此同时,毛主任建议下学期每位学业导师要积极主动和辅导员、班导师联系,将三股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力,要做出创意、做出新意,相信下学期在每位老师的努力下,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将营造出更浓的学习氛围、更融洽的生活氛围。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供稿)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霍佳璐/文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李佩婷/图
上一条:【系主任座谈会、共膳日】沉淀过去 规划未来——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座谈会和共膳日
下一条:【社团活动】相逢即有别离,携手展望明天——笛箫协会期末总结交流大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