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决策部署、重庆市教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及《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数字教育大讲堂”活动实施方案》,德国工程学院《德语A1》课程混合式教研团队于8月15日在线开展了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交流分享会。本次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刘聪老师主持,团队全员参加。
王琥老师基于7月在重庆大学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培训”分享了在混合式课程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王琥老师通过介绍“O-AMAS有效教学法”提出了对混合式教学的建议:教师们应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学生为目标,树立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具有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多维度高阶性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迅速激活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用自主研发的适合学生的多元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测评,并对“教”与“学”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总结。
谭劲秋老师在7-8月份参与了“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线上工作坊”和“高校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与实施成效评价专题培训班”等多场培训。结合培训内容和德语A1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探究,谭老师指出,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形态,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为学生创建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帮助老师们对混合式教学有更多的了解,谭老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基本要素进行了介绍,并就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本逻辑进行了分享。
毛灿老师于7月参加了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研修班。在此次交流会上,她从为什么进行课程思政,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落实课程思政,专业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几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她提出,高校教师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课程思政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思政课,它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高校教师要将思政元素像“盐溶于水”一般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信念、人生选择等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毛老师通过课程思政案例的分享,向各位老师详细讲解了专业结合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刘聪老师针对今年全国第四届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的比赛要求,畅谈了她自己对混合式教学的想法和态度,她强调,混合式教学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将“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情合理分配线上线下学时。
此次分享交流会让老师们对混合式教学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不仅拓展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更清晰了团队后续在混合式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任务。接下来,团队教师将利用假期完善课程创新建设,并继续探索学习,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混合式教学能力,助推学校一流课程的建设。
撰稿:毛灿
(德国工程学院供稿)
上一条: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创意写作2021-2022学年年会圆满召开
下一条:【保卫处】夯实基础、筑牢屏障—保卫处为迎接新学期打基础、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