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学院动态】徜徉山水,拾声市井,穿过生活的烟火,遇到你——艺术传媒学院非遗创作讲座及交流会

2023-04-03

江湖泛舟棹,山林破荆棘,市井拾人声,徜徉于时光中的烟火气息

艺术传媒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写生活动即将进入创作提炼的后期阶段。本次写生的内容着眼表现合川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期外出采风活动中,学生和带队老师,从喧嚣城区到田间地头,时而沿江溯源而行,时而探访山林古道,遍访合川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镜头,用画笔,记录呈现合川的风物图景。


从江湖到讲堂,如切如琢,消解物理空间局囿,跨越时空的碰撞与交流

合川肉片、桃片、峡砚、“民利权”酯香型酱油酿造技艺、巴渝民间泥塑、根雕、善书、川剧、石雕、狮滩豆干等非遗产品承载着一代代合川人的记忆,深受合川人们喜爱。这些非遗项目代表了合川地区民间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这些山水相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老街长巷,田间地头汇聚融合;消解物理空间的局囿,让年轻的合川人知道她的名字;又或者,如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高校改革实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是这次写生交流会的主题。


3月31日年由艺术传媒学院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创作讲座及交流会在六度空间105℃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邀请了来自艺术传媒学院各专业教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宋述亮、郭柳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陈星宇老师分享了非遗艺术创作的心得经验。


宋述亮老师分享


宋述亮老师:文创作品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找到相关文化或是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加以归纳、总结、联想、延伸。

宋老师向与会同学展示数字媒体艺术同学们以自己的角度采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素材。分别为合川根雕、川剧、合川豆干制作工艺。他通过各类型文创产品的衍生设计案例,说明三点设计原则--分别是有效挖掘利用文物或项目资源,有效传播文化正能量(润物细无声),以及有效体现产品实用及创新。


郭柳老师分享


郭柳老师:观察须入微,理解是基础。

郭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写生的观察方式及写生作品呈现的方式。细致地观察和感知所要绘制的对象。理解其形状、色彩、质感、光影等要素。通过色彩、形状、纹理等独特的美学手法,来创造出艺术效果。


陈星宇老师分享


陈星宇老师:一起疯,一起野,用身体去感知传统的温度,用镜头记录广大天地和大写的青春。

陈老师与大家一起交流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幽默风趣的解答了同学们写生过程中的烦恼。并且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同学,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遇到的画面灯光不足、素材不足画面配音等问题,进行了细致逐一的解答。


最后是学生交流畅言环节,同学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同学希望在学校能够举办一些宣传川剧的活动,如创立川剧社团。也有学生希望学院带领大家做相关的文创产品;对于重要的非遗传承人的故居,如张森楷故居,还有同学提出希望能够整合一些资源加以维护和修整,以表后人尊敬的建议等。通过这些热情洋溢的交流。不难看出这次写生让学生对非遗的内涵建立起深刻的认同感,同时热烈展望下次的写生,提出各种建议和设想。



同学们对于老师提出的写生方法展开讨论

老师与同学们的分享和交流,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画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发展。对这些“点在”分布的非遗文化起到积极宣传的作用,引起年轻人的重视。在未来,艺术传媒学院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淬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向年轻人宣传合川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探索如何使高校教育更好地结合在地文化,探讨高校与非遗活态传承的合作路径。




撰稿:谢京荣、李创

摄图:马周杰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