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校外学生感受到大学校园科技带来的趣味,提高校外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017-2018学年上学期“雏鹰计划”之科技进课堂在东渡小学顺利开展科技课和航模课19次,累计参与人数950人。通过对这些仍是“雏鹰”的中小学生教授科技类的知识,接触手工航模,让他们了解科学,丰满他们的羽翼,成为“雄鹰”,在科技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雏鹰计划支教老师教学中)
同参与,共快乐
趣味颇多的科技课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前准备好教案、PPT都是支教老师在讲课之前的基本步骤。在课上,支教老师从充满奥秘的地震讲起,又带领小朋友看到中国疆域的过往,探索无法捉摸的、可以许愿的流星雨,还有传说中预测性格和明天的十二星座,领略了从古至今,从天上到地下的各种风采以及各种生活现象所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八次课程有着八次不同的感受,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感受科技带来的快乐与奇妙。
(科技课教学)
我飞行,我成长
充满创意的航模课,为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支教老师讲述航模拼接原理,引导学生制作科技模型。不觉间,航模课走过了九期,在这九讲里,支教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们制作四种模型,并且向学生们讲解了航模的基础知识,解答学生关于航模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是一次理论和实践并存的教学求知旅程。在航模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手工制作航模,还了解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飞行原理。航模课上支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既充满了童趣,也收获了成长。“只要学生有收获,一切付出都值得。”这也是航模支教老师的心里话。
(航模课教学)
不论是科技课还是航模课,背后都是志愿者及其工作人员的心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支教老师都希望自己带领的“雏鹰”逐渐成长为“雄鹰”翱翔在属于他们的一片天空里。雏鹰征程未完,待续……
(团委供稿)
撰稿:校学生会 徐倩雯、周健梅
供图:校学生会 王树良
上一条:【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张志伟: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思考
下一条:【名师课堂】周黎明:电影审查制度及电影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