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农耕文化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4月12日14:00——16:00,由农耕协会组织的第四届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在爱莲广场成功举办,以农耕工具展示、手磨豆浆的制作、“插秧”模拟、植物拓印、耕读谜语等活动形式相结合,充分营造校园农耕文化氛围,同时展示着耕读教育在学生中的实践,挖掘、继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培养同学们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农具一览·展开的历史画卷
农具的使用开拓了田地,让人类世代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农具被机械产品取代,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因为高效、省工、省力而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具。传统农具的消失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它们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中立下过不朽的功勋,也是历史传承和时代进步的伟大见证者。
“插秧”模拟·陶罐晓丰收
丰收的景象满载欢喜,耕耘希望,收获幸福。将“插秧”乐趣与投壶乐趣相结合,用稻穗代替羽箭,向陶管进行投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悄然轮转,丰收如约而至。秋天赋予了大地累累硕果,田间地头果香阵阵,稻海随风起伏。同学们手执稻穗,投壶进罐,手握丰收的火苗,不负耕种的犒赏。
春天颜色·拓印染春情
发现植物的更多可能,DIY社团用一场拓印活动,探求到了更多灵动方式,让生命得以延续,时光得以留存。长桌上,大家开启了这一场敲敲打打的艺术。挑选,固色,布局,敲打,将花草的汁液拓在帆布袋上。在跳跃的金辉下,一点一点地创作,慢慢制作出心里的世界,温暖一日的寻常时光。敲打完成后,轻轻揭开叶片,欣赏植物汁水在白色棉布上,留下或清晰或斑驳的印记。哪怕是同样的树叶,经过不同小伙伴的敲打也能呈现出不一样的图案,很“原始”,却美得“独一无二”。“植物拓印”是大家对自然的一场深入探求,没有模板,自由发挥,分享整个寻觅的过程,分享敲打中感受到的情绪,留下了灵魂与万物的共鸣。
耕读物语·谜语与寄语
对农耕文化相关的谜题解答,让同学们观看与牢记的结合,让农耕文化走进校园;写下对校园农耕文化的寄语,开展更符合学生心中的耕读活动,让农耕文化深入人心。同时现场通过设置抽奖点增加氛围感和体验感,集齐五个印记可以抽取农耕相关的小奖品,包含多肉、草头娃娃、郁金香娃娃等多种产品,捧着这次的学习果实去做农耕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此次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以农耕文化角度切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实践观,加强农耕文化等人文社科知识、农业技术知识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助力新时代农耕文化劳动教育培根铸魂。作为新时代青年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也是优秀文明火种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绿色社团联盟将会一直传递校园绿色理念,将农耕文化充分结合到第二课堂,致力于促进大学生行为素质的养成。
撰稿:何雨洁
供图:农耕协会、学生社团管理中心
(团委转稿)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四日
上一条:【就业创业】就业沙龙第151期——大学生面试技巧培训
下一条:147期|【全生异科导师】风筝画创作,放飞青春梦想——记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异科导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