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三月天,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芬芳绽新颜。为加强校区联动融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坚持求新务实的科研作风,打造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3月24日下午,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组织开展了合川、綦江两校区教研交流会,围绕两校区研究院工作部署安排、新老教师互动交流、泰科考察经验分享以及合川教研成果参观等展开。
共享经验,薪火相传
近两年研究院在合川和綦江校区都招聘了新的老师,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借着这次机会,两校区老师分别就自己的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做了自我介绍,增加了解。为进一步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们还从备课、上课、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做了分享。
做好计划,推动研究院发展
彭伟院长就研究院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教学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教育形式与内容,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丰富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满工作方面,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全面贯彻“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理念,以研究方向为导向,双校区协同创新,围绕巴渝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向创建特色工坊,树立品牌育人模式。另外,宣传工作上不能放松,应充分运用H5、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基于学校、地方政府机构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优秀成果、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从而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总结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院文化品牌。
非遗交流互鉴,感悟分享
3月20日,彭伟院长带领研究院李凤琴老师、刘敏老师、周杨老师、彭浩老师前往泰山科技学院非遗中心进行了交流。通过本次交流,老师们发现泰科的非遗中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在宣传工作上,周杨老师谈到泰科非遗中心在成果宣传方面有卓越成效,部门官网的建设以及非遗项目衍生品和成果展示以及空间打造方面都做到了快人一步。在活动安排方面,刘敏老师说,泰科非常注重活动仪式感的呈现,无论是大活动还是小活动都有相应的仪式,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荣誉感;活动体系和流程完整,活动不用太多,但是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相对固定,而且注重活动的连续性,更容易出成果。在课程建设上,李凤琴老师说,将来自己的非遗课程,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本土化的非遗如何更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入课程教育体系当中,从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教学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彭浩老师也谈到,此次前往泰山科技学院,了解到了不一样的非遗传承与开发,其中以泰山石敢当为中心主题的非遗文创产品,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将非遗文化融入当代、融入生活,使得作为文脉支流的非遗,在新时代持续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也正是我们非遗文化研究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泰科同事们的努力,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而言,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最后,彭院长指出研究院的教育科研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常规教学探索,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立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是优于一般工作、难于一般工作、苦于一般工作、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学工作。因此,我们的老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理论水平、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具有强烈的上进心、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等等外,还必须高扬务实、创新与奉献精神。
互学互鉴,互促互进,此次交流活动,两校区的老师们参观了北山斋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非遗传习工坊,并在北山书院负责人冯元老师、爱莲书院谭开心老师的带领介绍下,参观了书院文化与育人模式。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上一条:【名家大讲坛】青春恰似火,扬帆正当时
下一条:【社团活动】双院联手再接再厉,BIM社团扬帆起航——BIM建筑信息模型社团优秀学员表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