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什么是课程?
引用1:
狭义:某一门学科
广义: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
引用2:
体系化、条理化、序列化的教学内容。
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一组学科和一组教材;广义的课程则指学生在学校依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
我思:
课程的本质:专业直辖下的最小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课程要素
1、基本要素
引用:
课程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结构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组成。
① 知识(教学内容)
② 知识载体(教材、教师)
③ 知识传输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④ 知识受体(学生)
2、核心要素
1.知识(教学内容)
2.知识传输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建设 建什么?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模式建设: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构成要素进行优化的行为体系。
怎么建?
1、建设要素:
2、原则、标准
原则:以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
标准:以实现课程各组成要素最优为标准
3、程序
① 规划设计: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
② 实施过程:即教学过程,解决怎样教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 。
4、路径
① 办学理念清晰、制度保障有力
② 基于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③ 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学生学风建设
④ 专人做专事,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
现存问题
形而上的问题
1、对标谁?
2、官授荣誉?
3、课程本体?
4、学生主体?
5、综合平衡?
形而下的问题
1、课程本体
如何兼顾点面,又突出重点?
2、外围条件
① 现代技术
② 制度引导
建议
1. 更加广泛和明确地鼓励开设不计学分的任选课
2. 给予各专业一定的选择开设通识课的自主权
3.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倒逼教师加强课程建设
4. 完善课程建设制度,为课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持
(宣传新闻中心校园通讯站整理 大学生记者团转稿)
上一条:【本科教育工作会】管理工程系系主任林毅汇报主题:《考试制度现存问题及对策》
下一条:【本科教育工作会】智能工程学院汪纪锋教授汇报主题:《产教融合现存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