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钓鱼城文丛】寻访老码头,于历史变迁处品味巴渝文化——“钓鱼城文丛”《巴渝老码头》项目组采风小记

2018-11-26

为探寻重庆老码头的故事,11月24日一大早,创意写作学院“钓鱼城文丛”《巴渝老码头》项目组导师及学员一行12人赴磁器口采风。

学员们在毕然、任雪萍两位导师带领下,沿着磁器口后街步道拾级而上,先后参观了坐落于此的文昌宫、建文帝塑像等,在磁器口老码头嘉陵江边,寻访了著名画家徐悲鸿抗战时期在重庆描绘名作《巴人汲水图》中的实景。

据了解,磁器口在抗战时期是国内美术家的云集之地,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就设在古镇旁的凤凰山上,徐悲鸿、吴作人、秦宣夫等名家也汇集于此。秦宣夫在此创作油画《磁器口》《山花》,张书旂因买鸽子激发灵感创作巨作《百鸽图》。

“徐悲鸿当时常常要到嘉陵江对岸的学校去上课,每天在磁器口老码头坐摆渡船往返两岸。而当时人们取水非常不易,看到江边一行行挑水的汉子,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压弯的扁担,使画家深刻感受到人民疾苦、生活的艰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在此情景下,触发创作灵感。这也能理解《巴人汲水图》的取景地为什么会在嘉陵江畔。”任雪萍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道。

如今的老码头已没有往日人们劳作的艰辛、货船往来和繁忙,取之的是游人如织,眺看嘉陵江两岸的高楼林立、日新月异。

相比老码头的游人如梭,磁器口前街的热闹,一桥之隔的老街则安静许多。在这里,创作班的学员与作家聚集地——西窗书院的老板进行了交流, 了解了磁器口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最后在书院老板的请求下,毕然老师还将自己的作品和签名赠送给了书院。

谈及磁器口的历史变迁和人文故事,十多年前就将个人绘画工作室搬到磁器口的、知名文化达人、漫画家游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他说,磁器口镇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码头,曾经欣欣向荣,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此停靠、交易、交流、交融,而今码头货物运输的功能淡去,但作为巴渝文化的传播地功能却越来越甚。在这里,人们可以一看过去近百年来重庆抗战文化、巴渝文化的变迁,山城人民的人生百态和生活追求,凝聚了典型的重庆文化底蕴和特征。

仰望巍巍歌乐,远眺嘉陵碧水,俯瞰古镇百态,驻足名人院落,一幕幕场景留在创意写作团一行人的脑海里,也成为本次学员们创作的重要素材。

(创意写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