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名家大讲坛】坚定非遗文化自信,奏响保护传承强音

2022-05-19

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是如何进行的,非物质遗产具体又是指什么呢?5月18日下午16:00,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开设线上研讨课,带来了非遗文化推动者马盛德的《中国非遗保护的二十年》主题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马盛德老师通过对非物质遗产全方位的解释,以及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具体行动,让大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保护工作推进的重要时间节点;2006年,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成为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些都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节点和时刻。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方面,具体有三个领域:一是以物为主要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二是物质与非物质并存,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相融合的传统村落;三是以人为主要载体,以活态保护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项在文化建设领域意义重大的工作,是在21世纪伊始国家层面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专有名词我们时常听到,但是它真正的概念是什么呢?其是外来词汇,它曾被翻译成无形的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文化、民间创作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不断演变,有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最终才有了非物资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的,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去被再创造,为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再创造也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而不是物。在非遗保护中,我们建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有关的非遗项目,比较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内涵较为完整的特定区域经审核调查,待省级人民政府申报以后,就可以命名为国家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样的区域在我国有23个,其中有7个已经摘掉了实验二字。我国对非遗有着四种保护方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保护,建立了完善的保护体制和架构。

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物遗产资源丰富。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传统文化资源、坚定非遗文化自信,奏响保护传承强音。



图文:黄桂花、朱天祥

(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