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电影评论】雄狮舞动非遗传承,三院齐谈国风影韵——“当非遗遇上电影”放映交流会圆满开展

2022-11-02

10月27日下午2点,由电影评论中心,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以及艺术传媒学院三部门合作开展的非遗文化交流与非遗电影放映交流活动完满召开,取得热烈反响。

活动第一站,电影评论中心的老师们来到位于北校区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李凤勤、陈巧蓉老师热情地接待并带领老师们进行了参观。古色古香,竹林掩映的小楼里,各类非遗文化的展板和同学老师们的作品随处可见,书籍、书法、蜀绣、峡砚、旗袍、面谱等展品各具特色。它们当中有的采用了传统手艺制作,也有的加入了新时代特色创意,为非遗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下午3点,游览完毕的老师们来到六度空间的8½电影放映厅,随着观影同学们陆续到场,放映活动正式开始,师生们一同观看了以舞狮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电影协会社长谢丹阳作为主持人拉开了放映活动的序幕,简单介绍了非遗的内涵、重要性,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和期待进入了电影观赏。

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借助舞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团结向上,不畏艰难的优良品德。故事令人心潮澎湃,一直到电影落幕,灯光亮起,同学们仍回味在电影故事中。趁热打铁,谢丹阳同学请上了今天的特邀嘉宾——来自电影评论中心的李骥老师,来自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周杨老师以及来自艺术传媒学院的胡巾煌老师。

首先,主持人代表所有到场的同学们向周杨老师请教了一个问题:“神秘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的老师平时都有哪些工作呢?”周杨老师解答到:“地城院除了带领社团同学组织开展各类非遗活动外,也面向全校同学开设各式非遗课程,同时会邀请一些非遗传承人来到学校进行授课,与同学面对面沟通交流。”

作为非遗影像工作推动者的胡老师进一步向大家揭开了非遗的神秘面纱,除了舞狮、刺绣、昆曲、越剧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外,非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平日里的零嘴合川肉片,到校门口的李海粥王,都是非遗名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遗并不是仅仅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渗透进了我们平日里熟悉的方方面面。

拥有丰富影视行业从业经验的李骥老师则从电影的角度对非遗主题进行了分析,他提到,在国产动漫绝大部分依托神话叙事的背景下,《雄狮少年》的出现无疑为国漫开辟了一条新的现实主义题材赛道,所以其意义非凡。

随后,在了解非遗文化传承与影像发展的相关知识后,进入同学们的提问环节。在现在年轻一代一部分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了解、不认识、不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下,通过《雄狮少年》这部电影的上映,舞狮这一非遗文化再次进入年轻一代的视野,说明只要方法得当,非遗仍然能够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所以,同学们在本环节主要想请问老师们,还有哪些对非遗文化宣传的建议,以及面对大量中国非遗文化的消失,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三位老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周杨老师认为同学们可以通过切身进入非遗类课堂的方式更多地了解非遗的相关知识,非遗的传承人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胡巾煌老师则认为,由于非遗文化的地域性制约,导致我们可能无法近距离接触其他地方的特色非遗文化,但我们可以像支持《雄狮少年》这样,去支持其他非遗传承人的相关工作,从侧面为非遗的保留尽一份力;而李骥老师则保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提倡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遗题材电影出现、立项,他对非遗文化的继承和传扬有充足的信心。

放映与交流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反馈,发表自己的心得与想法,来自车辆工程专业专升本5班的姚泽新同学表示:“虽然在今天的活动前,基本没有了解或者关注过非遗相关的内容或者非遗类电影,但通过今天的活动,听完老师的分享,使我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到了非遗文化,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从更多元化的角度了解到了非遗相关的知识,也填补了自己对相关认知的空缺。”




撰稿:黄俊霖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