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你以前的写作,有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东西?”
周五晚,《创意写作思维训练》课程进入第三讲“阅读决定写作上限”,这堂课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这使我想起了不少往前醉心于写作里的时光,坦诚的讲,这些文字里流露着青春期的躁动不安与虚浮。在华丽而假大空的修辞里,是无知与愚妄、荒诞。毫无意外的,这样的问题被归结于阅读量与阅读的质量。
丁院长则在这节课上教授了我们如何去阅读,如何与扩充阅读量,如何去完整的阅读。他说到了泛读与精读,也督促我们拿出了学期阅读的计划。我承认我的灵魂积极向上,但我的肉体确实无比怠惰的,所以我很愿意有这样的机会"被监督"着学习与阅读。
在课堂讲到泛读要“牧牛反刍,咀嚼成知”时,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本人也认为,最好将一本好书一读再读。而前者读,为略读,而后读,是一种思想的再升华。这既提高了效率,亦有所收获。
当然本人更好精读,当我们精读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时,是会沉浸入那个瑰丽或纯真的世界的,在页码的推进中,我们与作者达到一个灵魂上的契合。这也是一种再美妙不过的经历,在我看来。像是伯牙子期的跨时空交际。而一本值川端康成之《雪国》,他所描绘的美是凝固的意象,是雪的柔情,是千山延绵不绝的纯白,也是一种有"温度"的冰冷。这是需要细读的,因为他呈现的是一种缓慢的美,缓慢浸入灵魂的美。
这是泛读细读之分,丁老师同时也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值得阅览的好书。首当其冲是红楼遗梦,聊斋闲谈,西门氏金瓶梅。又说到沈从文之《边城》,一时颇为感慨。边城一书,我一直很是心悦。书类繁多,可自行选择。
又说到往前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书,激发过我们怎样的创作欲望?其实我想到的是严歌苓的《白蛇》,在混乱的时代里,混淆的性别观念,浑浊的精神与意识,唯独干净清明的是她们对艺术的执念。这令我万分触动,一度想效仿之。这样的创作欲望是磅礴的,来势汹汹,却委实因为实际的因素被耽搁,从而冷却,冷却为一种遗憾。
当然我确信有一天能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创作的欲望是因此而来的。充满着人文主义情怀,也充满着我个人的情怀。这次课堂,我认为是受益匪浅的,它改变了不少我认知上的误差与弥补了一些空洞,非常有意义。
(创意写作学院)
上一条:【作品展】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记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等级作品展
下一条:【志愿服务】志愿新力量·为爱共成长——记2018-2019学年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