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度,新起点。2022年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迎来全面建造完成的重要时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树立科技自立自强意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3月22日16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鱼城书院共同举办了第十四期全民思辨论坛活动:“诗意的大国重器——中国空间站”,由鄢星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了解和探讨了中国空间站建造的过程、基本组成、诗意内涵和其建成意义。
活动伊始,鄢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分组,组织他们针对:“1.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历程?2.中国空间站包括哪几部分?3.中国空间站各组成部分名字的诗意内涵是什么?4.谈谈中国空间站即将建成的感受?”等四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讲到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组成部分,谈到了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尤其是讨论到空间站各组成部分的诗意名字,让活动进入了高潮。同学们说到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核心舱叫“天和”,货运飞船叫“天舟”,载人飞船叫“神舟”,实验舱叫“问天”“梦天”,它们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鄢老师进一步阐述道:“天和”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神舟”预示着中国的腾飞,“天舟”寓意天地间往来的星汉之舟,“问天”彰显了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攀登精神,“梦天”表现了中华儿女探索太空无畏勇气。中国空间站各组成部分诗意般的名字不仅蕴含了希望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得更为舒适的愿望,更寄寓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浪漫情怀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当谈到中国空间站建成的意义。有同学们谈到,中国自主建造空间站,并非只为本国使用,而是为全人类所用。它的建成对空间生物学研究应用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研究应用空间材料研究应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也有同学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未来空间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研究,为人类健康、生殖发育提供理论基础;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如植物种子、幼苗、植株、兼顾小型动物为实验样品,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鄢老师也谈到: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带回蔓越莓太空育种,有利于我国打破北美垄断,解决我国蔓越莓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空间站的相关建设和研究涉及到人类发展的未来,有利于国计民生,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担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了解了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暂努力,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持续坚持的结果。航天人身上所独有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值得青年一代终生学习和弘扬。
图文:鄢星
(马克思主义学院、鱼城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大咖阅读】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智能工程学院二、三月信息产业大咖阅读计划
下一条:176期|书院印迹:影视·塑造主题电影赏析——女性主义电影系列节日庆典期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