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学习交流】学习交流,开拓提升——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参加第十届中国电影史年会随记

2021-10-22


第十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于10月11日到14日在北京怀柔举办。本年会包括主论坛、分论坛、学术观摩等内容。主论坛在10月12日开幕式举行,分别由李道新、陈犀禾、丁亚平、虞吉、聂欣如、邱章红、贾斌武、李镇、安燕、苏涛这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在当日下午及第二天由各入选代表进行分论坛的发言活动。

我校电影评论中心青年教师王伟楠论文入选“2021年第十届中国电影史年会”,作为正式代表参与分论坛的发言。该次论坛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据孙向辉馆长在开幕式上的介绍,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31篇,经专家组的五轮审稿,选取91篇论文。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艺术史中的电影史:视野拓展、理论开掘、方法创新”。

此外,主办方还为各位代表准备了一系列电影资料的放映,它们是《小侠女》(1939);翁万戈的《江畔小城——虞山常熟》(1948)、《化身姑娘》(1936)、《挣扎》(1933)、《李善子》(1965)、《国货年》(1933)等。这是一批极其珍贵的电影资料,如《挣扎》是天一公司目前仅存于世的拷贝作品,《国货年》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动画片之一。

我校青年教师王伟楠老师参与发言的分论坛主题是“人类世与人类学”,发言题目是《生成非人:生命政治视阈下后人类电影的主体形构》,文章从生命政治的视阈出发,将后人类电影分为生成弃民、生成动物、生成机器三个类别,并落脚在具体的后人类电影文本实践。

文章讨论的并非是我们要走向何种后人类未来,而是我们的后人类未来已经到来,在当下显影成型,人与非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后人类电影因此具有一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性,在对未来社会构想的同时又包含有对未来可能社会的思考,及对当前新自由主义经济结构的批判,而这恰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洋教授在闭幕式上对“K组 人类世与人类学”作了总的点评:“后人类主义、人类世等概念的提出,是与三个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智能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具有切身体验的改变,中国在数字互联网时代的崛起,科幻文化在文学和电影创作中的兴起,但电影并不是对相应现实被动的再现,当我们把人类世的科学预言理解为一种面对未来的叙事时,艺术与科学是平等的,艺术家用想象来回应这种生态变化和技术加速带来的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艺术为人类世问题提供的答案,以及更重要的是,中国独特的电影经验对此做出的独特的回答。”最后年会在《海逝》(1923)的观看中完满落下帷幕。

作为我校电影评论中心的青年教师,王伟楠老师参与的这次电影史年会不仅对其个人是视野的开阔与提升,对于电影评论中心的更进一步发展也带来重要的经验和学习价值,因它不仅和我们电影专业息息相关,更是电影学界对于当前电影研究的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的一次交流盛会,如本届年会主题所言,它带来的是视野开阔、理论开掘与方法创新,是多个层面青年电影学者、电影教师的一次提升和交流学习,因此这次电影史年会的交流对我校电影评论中心的发展也必定带来重要的经验和参考意义。



图/文:王伟楠

(电影评论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