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深度践行“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巴渝地域历史文化的弘扬传承,服务学生、服务地方,我校巴渝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近年来先后开发任选课程20余门,巴渝历史文化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0月18日-21日,“巴渝文化”“博物馆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蜀绣文化及绣品赏析”等四门任选课本学期第一讲开讲,学生反响强烈。
“巴渝文化”分8个专题,通过向学生讲授巴渝地区古远厚重、蕴含丰富、博大精深、恢弘璀璨、神秘幽微、精彩斑斓的历史文化,让学生走进巴渝、感知巴渝、敬畏历史、认同文化,加深对巴渝3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巴渝文化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与独特精髓,学会地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乡土价值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博物馆里的中国”课程让文物会“说话”,通过文物让学生们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体会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怀着好奇去探索发现,通过一件件国宝来让同学们了解历史,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实践”以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体系。课程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田野实践为基础,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弥补当代大学生在教育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蜀绣文化及绣品赏析”内容涵盖了蜀绣的发展历史,蜀绣的针法、绣品分类、制作工艺流程,刺绣图案的文化解读,刺绣在服饰中的应用,刺绣作品赏析等,以优秀传统文化刺绣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将刺绣工艺实践穿插在课程之中,让学生欣赏感受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工艺之美。致力于向学生们普及蜀绣基础知识和刺绣艺术作品审美,启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立足当代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今后,巴渝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将以学校成功转设和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依托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探索与加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地域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上一条:【实训中心】我校綦江校区开展云机房设备使用培训会
下一条:【竞技体育】冠军分享历程,竞技塑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