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应用技术学院自创立之初便致力于营造校园内的德国氛围。值此新生研讨课开课之际,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携手德国研究院组建教师团队,打造了《德国人眼里的中国形象》及《当德国文化遇到中国式生活》两门研讨课程,以文化对比研讨中的小切口,引入跨文化交际和国家形象研究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德国人眼里的中国形象》通过对比德国认知的“他形象”与我们自身认知的“我形象”,引导学生寻找形象异同的根源。曹雪姣老师团队通过案例讲授了文化定势、语义差异、东西相遇等相关专题,而后通过三个形象,即德国影视的中国形象、德国文学的中国形象、德国媒体的中国形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形象”的研讨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差距从何而来,旨在启发学生感知中德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加包容的看待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更加自信的学习和生活。
为此,课程特邀德国外教Elias以“德国人”的身份与学生们座谈交流,同学们的兴趣一点即燃,抛出了一堆问题,诸如您最喜欢吃中国的哪道菜?德国的方言差距有中国的这么大吗?德国和中国的大学制度有什么差别吗?问题涉及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对中德差异的认知。
刘聪老师团队的课程则采用德国大学授课模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加工、作报告的方式,充分参与和主动思考,掌握观察问题的视角、学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该门课程通过留学生的视角,阐释留学德国以及德国教育,进而对德国的教育体系以及德国高校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探讨,并对留学生在德国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遇到的文化冲突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德国人的礼仪文化和政治体系,带学生走进德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德国人的风俗习惯,使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中德应用技术学院秉持“以趣味活动开展研讨课程,以研讨活动营造德国氛围”的理念,凝聚骨干教学力量,通过多年的打磨,开发出了多门新生体验课及新生研讨课。虽然未曾去过德国,但是通过这些课程,初来乍到的新生们已经丰富自己对德国的了解。同时也从中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撰稿:曹雪姣
(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德国研究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党建工作】“缅忆革命精神,助跑时代明天”——远景学院2021级红色教育
下一条:【社团活动】“思以明理,辩之有道”——艺术传媒学院2021-2022学年“新生杯”辩论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