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1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临时校园管控让校园内的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当前,携手抗疫,现在学校征集志愿者,请愿意做志愿者的老师私聊我!!!”随着邓秋菊主任的一条紧急通知出现在软件教研室工作群里,各位软工的教师们积极响应学校、学院号召,主动报名,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集结了以闫会峰院长、赵凤龙老师、王燚老师、陈旭老师为代表的志愿先锋队,邓秋菊、王伟锋、廖春梅、赵星月、党华强几位老师作为储备志愿者在志愿者群里随时待命,等待学校的召唤。
8号上午11时,三位志愿者老师通过学校开具的工作证明顺利出了小区,在第三实验楼软件工程教研室集结完毕,由于收拾行李的匆忙,大家几乎都没顾得上吃早饭,便匆匆赶往了工作现场。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软件教研室的三位老师主要负责第七网格汇江书院男生寝室楼的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学校有过多次演练,但是真正面临几万人的配餐问题时第一天还是有些措手不及,由于物资、人手的短缺,志愿者老师只能带着最简单的医用口罩进行防控工作,直到下午15时才陆陆续续将整栋楼的午饭配送完毕,吃上了自己今日的第一口食物,简单的自热米饭,用最快的速度吃完,趁着空闲时间趴在办公桌上简单地休息一会,又开始晚上的工作。
凌晨1时,志愿者老师在忙碌了一整天后,领到了被子,就近在图书馆十二楼Max工作室的桌子上铺了后面一段时间里唯一的床,设置好闹钟,迎接明日的战斗。
9号,接到疫情防控办通知,汇江书院被划为高风险区,全体志愿老师穿上防护服进行工作。从这天开始,志愿者老师们便开始了日复一日高强度、高风险防范工作。男生寝室一共80间,480人,所有同学的三餐、饮用水均由七位老师负责运送到寝,平均每天每位老师需要穿着防护服扛至少几百斤的物资。而软件工程教研室赵凤龙老师作为楼栋负责人,每天几乎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累了,就席地而坐;饿了,就蹲在地上匆匆进餐。他们本是在讲台上教书的先生,现在都化身成了一个个最美的逆行者。拿粉笔的手被磨出了水泡,破了变成了茧;衣服被汗水湿透,也只能将就地挂在网线上晾干;没有洗漱的地方,只能在公共厕所将就。这,才是我们新时代下的“先生”!
软件工程教研室校外的老师们也时刻关注着校园的疫情情况和同事的日常,他们在积极帮志愿老师上网课的同时,随时为志愿者老师送来各种生活物资,给予了志愿者足够的关怀和力量。
截至目前为止,软件工程教研室三位老师已经在校连续志愿工作了13日,正如学生在校园公众平台上给他们的表白:“他们真的很暖!”疫情无情,人有情,我是党员,我先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看到了软件工程教研室老师们的责任与担当、勇气与毅力。他们的所行所为,必定会成为学生心中最美的太阳,引导学生更积极、正能量地成长!
图文:王燚
(软件工程教研室供稿)
上一条:【大咖阅读】向前一步,成就梦想——大数据教研室开展大咖阅读分享活动
下一条:【“移”心抗疫】“疫”无反顾——抗疫路上的“疫”线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