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9:00点,文化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开展线上研讨会,同济大学中文系崔铭副教授为我们带来《王安石传》的新书分享会,从王安石的生前身后名为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师生讲解了她心中最真实的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经典的《梅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2021年恰逢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从古至今,世人对王安石的评价各说其词、褒贬不一。
1997年秋至1998年春夏,崔铭教授与导师王水照合作《苏轼传》,在整理史记资料、分析历史文化时对王安石的身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当时的她来说他就是一个谜,既迷惑又好奇的谜。于是,崔铭教授开启了对王安石生前身后的钻研之路。崔教授从众人眼中的王安石引入,介绍王安石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引用梁启超《王荆公》赞美他是一个无论道德品行还是思想文化都完美的人。宋人褒扬王安石人品学问,贬斥其政功伟业,北宋之后至晚清,世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极尽贬低。有人说他的政治才能毋庸置疑,思想“成一家之言”,文学成就独树一帜,高度赞扬其人格和道德品质;有人说他极其固执、不修边幅,古时记载他在参拜皇上时身上的虱子居然从衣领跑到了胡须上。世人多样的评价,展现出多面形象的王安石,同学们心中不禁发问,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呢?
崔铭教授对王安石高度赞扬,坦言她心中的王安石是一位令她崇敬的勇者,其认为王安石具备四勇,即知羞耻荣辱、知行合一、安于贫贱忧戚、献身伟大事业。崔教授在《王安石传》一书中将王安石一生各个阶段的重要事迹与心路历程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叙述,其先从王安石青年时期如何确立人生目标开始分析,再到初入仕途时王安石有过的思考与自我期许,最后讲到他的决心与志气造成与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同学们从中看到了王安石在青年时代“以知识学问为工具,赢取功名利禄”的人生理想;中年时代心系国家和“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目标;晚年时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淡泊恬雅的审美意境。在崔教授的讲述里,师生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在其人生践履中折射出的崇高人格魅力。
讲座逐渐进入尾声,同学们对王安石有了新的看法。其中谢来博同学表示,在进入课程之前,他对王安石的了解仅限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王安石变法,并且世人对其贬低较多,但在授课后却发现自己理解错误了,他表示“王安石变法”所体现的财税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历史借鉴意义。谢同学认为变法虽最终失败,但变法期间实行的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新政对此后千年的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且王安石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目标也让他对其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明白了真实的王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忧国忧民”和为国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无不体现了激进、高尚、锐意进取的人生价值观。而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及人格修养直至当今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后人乃至当代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图文:张锦、黄桂花
(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
上一条:【学科竞赛】“青春无畏,逐梦扬威”——2022第十三届蓝桥杯省赛
下一条:【党建活动】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教师党支部召开“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