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563期|书院印象:现代农业浅观——2020“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顺利启动

2020-10-27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耕读实践特色育人品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耕读劳动、耕读教育的时代价值,别都书院联合农耕协会策划举办了2020“行·知”校园耕读文化节,活动将陆续推出“行知·耕种”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技术体验、“行知·茶道”茶树种植暨茶文化展、“行知·民俗”农耕民俗文化展等系列子活动活动,让同学们在耕读研习与实践中,切身领悟“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的文化内涵。

10月25日、26日,耕读文化节之“行知·耕种”现代农业技术体验的两项子活动相继展开,活动通过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参观、现代农业知识讲座,带领学生在现代农业技术研学实践中,深入了解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形成的新型现代农业模式,感受和体验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现农业科技多维视角引导和激发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探索大数据、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零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魅力和未来发展智能农业的趋势。

惊叹:无土栽培发展迅猛

10月25日上午,我校44名师生代表顺利抵达重庆雾水山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土栽培蔬菜基地。该项目占地面积108亩,是2019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发展项目,目前建设有用于无土栽培及计算机传感系统控制的1400平方米矩式鸟巢型钢架大棚及80亩标准化果园。基地总负责人湛贤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到访师生。据湛老师介绍,项目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进行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目前已开发出无土栽培蔬菜基地、果树种植基地、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玉米种植基地和大米种植基地,后续还有植物克隆、观光休闲、农业实践体验等项目内容正在筹建。

湛老师表示:“无土栽培其实质就是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同时协调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空气、养分,使植物的根系长时间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中。”讲解过程中,湛老师一边示范,一边为大家讲解到,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都是通过严格比例控制由中央系统进行调节,全智能化地进行喷灌和循环,采光充足,空气流通,以达到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人力、物料等成本,克服了传统栽培方式所带来的土传病害,连作障碍,做到尽可能不使用农药,让果蔬营养更均衡,食用更健康。


学习——现代农业前景广阔

10月26日中午,主题为“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知识讲座在别都书院多功能研讨室顺利开展,湛贤华老师再次莅临现场,与别都书院及农耕协会50余名同学就现代农业技术与发展展开了面对面交流。

湛老师结合国内外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道路的思考等方面,围绕“目前国际上农业强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三个方面为大家做详细讲授,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湛老师指出,国家目前对发展新型农业相当重视,在资金支持、政策配置、人才供给、市场配套等方面都给予了较大投入,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大有前景。

同时,湛老师还为大家播放了“京东生鲜植物工厂”、“亚马逊耗资20亿元打造的植物园总部”等视频资料,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现代智慧农业的神奇与魅力。互动提问环节中,湛老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提问,并强调到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要在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方面作出重大改变,因此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者,希望大家在学校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认真做出更符合自身时间和职业的成长规划。

成长——青春奋进需知行合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搭建各级各类完满教育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参与此次“行知·耕种”系列活动的同学们体验最新农业发展成果感受到了高科技农业魅力研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创新农业发展的意识。

来自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廊桥书院的2019级学生陈陆艺在参加完活动后分享了如下感想:“如何振兴农业和农村,如何脱贫致富?是当下我国的重中之重。带着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无比好奇感,我报名参加了别都书院主办的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技术体验的活动,去到了现代化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切身实际地了解到现代农业技术的魅力。中国几千年以来对土地的依赖,如今又脱离土地,这样的变化也着实让人感到震惊。以最科学的比例调制营养液,创造最适合蔬菜生长的环境,整个蔬菜的生长被现代化的科技实现得完美无缺。回来的路上,我脑袋里思考着,传统的农业饱含着质朴的、智慧的农民生活生产的智慧结晶,也正是那样的智慧养育并激励着我们,成就了我们今天这样的现代化科技设备,心中不断感慨。我学习的是通信工程专业,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能够较好的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温、高湿、高酸碱性的特殊环境,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精细化、科技化生产的需求,如何将通信技术更加高效的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这应该是我接下来的大学生活要去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提升的。


撰稿:石夕欣、杨李娜

摄影:汪沂、杨李娜

别都书院、农耕协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