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人的经历与积累中获取经验,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是年轻工作者进入工作岗位的优势资源,也是新人应具备的学习素养。为适应艺术传媒学院发展需要,增强新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学院整体师资水平,2018年9月5日,艺术传媒学院在艺术楼309室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由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李轶天统筹,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张梅主持,动画教研室主任黎珂位策划,教师王芳、秦琦琅、李如冰、刘根良、廖国臣、李琦及2018年全体新入职教师参加。
本次新进教师培训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学院整体构成与未来发展动态;学校教学规章制度与学院奖惩考评;教学材料与课堂设计;创新教学与课堂掌控;教学心得与职业规划。2018年9月5日9时整,培训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李轶天首先发言,李院长阐述了此次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新老师积极听取前辈丰富经验,在前人的经验中总结成长之路,但吸取经验并不等同于墨守成规,要敢于提出心中疑惑,发出自己的声音。李轶天副院长随后为新老师们介绍了艺术传媒学院的整体规模配置与育人理念,希望新老师尽快熟悉学院,融入大家庭。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有序的规则里进行开拓是新教师进入艺术传媒学院的重要一课,艺术传媒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黎珂位就学院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及日常工作生活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重点强调了教学事故的认定、教学秩序的维护、教育者的素养等相关内容。黎珂位老师总结强调,遵循规则、紧守本分、少说多做、严守初心是新老师们日后工作中的重要处事方式。
随后,动画教研室王芳副教授就“课堂授课方式及技巧”进行了经验传授,对教学材料的规范性进行了深入讲述,并指出所授课程的相关教学材料需进行严密的统一,如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教材等,不可随意更改教学任务。为方便新老师理解,王芳老师将所授课程的教学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展示与解读,希望新老师们可以学习借鉴。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李如冰就“新理念备课方式”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和分享,指出在备课环节不仅要注意授课内容,还需关注授课细节,如PPT课件的制作,字体大小的设置、PPT背景的选择以及页面的布局,李如冰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应该将审美体验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的展现教师魅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秦琦琅就“艺术类实践课程的践行”与新老师们进行了经验分享,秦琦琅老师将实践教学阐述为“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及创造”并将授课过程分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进行讲述,针对每一部分进行了案例陈述,结合自身授课经验,为新老师们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应急方案,并鼓励大家坚守教育初心。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廖国臣就“课堂互动性及掌控性”进行了经验分享,廖国臣老师总结自身授课经验,将课堂互动分为故事互动、语言互动、行为互动、游戏互动四部分,鼓励老师平时多积累知识趣味,合理的将其与专业内容进行衔接,有效的在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但互动之余要始终把控课堂节奏,管理课堂秩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李琦就“教师成长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李琦老师将自我成长感受总结为虚心学习、多干实事、向前辈学习三大部分,鼓励新老师们不懂要问、做事要诚、虚心纳谏。
为期一天的培训工作在学院领导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落下帷幕,时间虽短,但新老师们都感觉收获满满,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主任张梅在培训尾声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分享,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新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何霜说:“通过聆听诸位老师的分享,我发现我需要学习和吸取的东西还有很多,充分认识到了课堂的神圣性,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师李杜风说:“我之前在企业工作,虽然有过短时间的教师经验,但今天听完各位老师的发言,我发现今后学习的道路还很长。”
教师周极说:“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授课方式上的多样化,原来调动课堂可以有这么多方法,我会慢慢尝试,并学以致用。”教师杨帆说:“经过今天的学习,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老师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不断积累才能丰富自我。”教师曹洋洋说:“暑假以来我一直在准备课程内容,对于教学方法、教学规范并没有太过在意,如今看来,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会不断学习,尽快融入艺术传媒学院这个大家庭。”
高校教师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需要不断总结、思考和学习,此次培训既帮助老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由内而外的总结和思考,也帮助新进教师了解了艺术传媒学院的教师风范,通过吸取前人经验,从而充分学习和努力进步。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撰稿人:张梅 摄影:李琦
上一条:【课程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新学期课程研讨交流会
下一条:【双体系】不畏艰辛、砥砺前行——记双体系第十五期项目部和第一期航天赛博定制班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