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区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呢?初到时,觉得它是梦中的仙境,我尾随着兔子先生掉进了神奇的国度;过了一两周,随着不断扩大探索区域,发现纽约其实是“火锅”,千形万种的食材都能在这口九宫格里“烫”出自己的风味;现在,我快走了,纽约才肯把真正的自己,从薄纱后露出来。
纽约人口有一百六十多万人,每天人们都不可避免会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地铁。纽约的地下铁路,最早于1870年,就有从华伦街到莫瑞街的短短一截。后来1904年,又建了从市政府到145街,相对长的“南北干线”。至今,有些铁路仍然在托举着轰隆隆开过的列车。
我坐过布鲁克林区的地铁,那边地铁跟重庆的轻轨一样,携带一狭长的LED电子屏,用以报站。但曼哈顿区的一号线地铁却没有,车厢里挂着的广告大概是几年前的,座位是形式单一的横排,颜色也相当单调的。
更不用提那地铁站台,不知是建成之后,根本就没有改动,还是故意沿袭旧时风格?想象以下,当地铁的老车门打开,迎面便朝你携来地下热风。昏暗的灯光下,你晕着脑袋下车,你看着站台,觉得处处都有藏不住的陈旧。仿佛工业时代还没有结束,你背后的地铁在一声清脆的铃声后,就要“轰隆隆”地朝下一站前行。仿佛地铁站是现时代的一个黑洞,不论地表上如何被赞誉成“世界的十字路口”,但地下的世界还是停留在过去。
另外,还有这么一群独特的游唱人群,和它一起打造了这么一个旧日之城。风尘仆仆的他们或穿梭于车厢之间,或直接在车站里摆下阵。你说他们在用音乐乞求施舍吗?可当你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这群游唱“诗人”在享受音乐时,并没有太在意那些匆匆的NEW YORKER们所扔下的纸币或硬币。即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艰辛的生活,哪又怎么样呢?音乐在,他们的人生财富就在。生活,又不只有柴米油盐。
有时我乘坐地铁,看着一大片肮脏的白色瓷砖,会有些恍惚。这些方形瓷砖,当时是怎么被贴上墙壁的?一小块又一小块,被以前的工人们贴得整整齐齐。工人们不见了,但它们还在,而且一待就是几百年。瓷砖们吹惯了呼啸而来的地下狂风,渗透了地面的雨水,逐渐变得苍老。即使被后来的铁路工人清理,也很难再洗去岁月的痕迹。我呼吸着地铁站里闷热的空气,幽幽想着,纽约其实也很老嘛。但是愿意如此保留又维护自己历史的城市,也不多见了。
如果你没去过纽约的地铁,你永远想象不到,“NEW” YORK多像一位独自沉淀,却也紧跟时代的老绅士。他接受自己的苍老,却并不向它妥协。我曾在哥大Earl Hall里见过一位消瘦的白发老人,虽然走路蹒跚,但考究的着装把他衬得格外年轻,一身清新的蓝色搭配让我久久不能忘记。我当时拍了照片,跟我父母分享,我也想让他们保留这份独特的“年轻”。
2018哥大暑期夏校团前方发回
(国际处整理报道)
上一条:【游学万里行】太阳澳门集团网站人,在纽约
下一条:【游学万里行】不一样的邂逅——记F+U暑期德国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