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是由重庆邮电大学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创意写作学院(CWS)主办的全球高校大型征文赛事。大赛旨在为推广创意写作,挖掘、发现具有创造性写作能力的中文写作人才,面向全球中文写作的大学生征集“视角独特”、“有个性”、“有思想”、“有温度”的作品,聘请国内一流的作家、出版家、评论家、学者担任评委,选拔当代青年创作人才,展现当下中国大学生特有的人文思想与创新精神。
“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已连续举办两届,获得了文艺界及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广泛认可。现第三届征稿如火如荼进行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获得者阿来先生担任新一届评委会主席,加上奖金由往届的20万元直接翻番至40万元等吸人眼球的因素,大赛持续保持着热度,此项赛事已成为中国高校大事件,历届获奖者也成为文学界探讨的热点。大赛组委对“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历届获奖者进行一对一访谈,畅聊文学创作和创意心得,访谈内容及获奖作品将在本赛事的官网和“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创意写作”微信公众号上,以专题形式隆重推出,总共有第二届12名获奖者亮相,今天推出第一篇人物专访。
孔斌:这个比赛获奖我很意外,似乎是文学之手偷偷敲开我的门
【个人简介】
孔斌,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热爱文学艺术,爱好写作、摄影、音乐创作等等。大一开始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幻想。第二届“钓鱼城”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虚构组二等奖获得者。
访谈内容:
1.《飞行的特拉兽》是一个极为令人震撼的先锋小说,可以说说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吗?
灵感来源于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集《南方高速》里面的一个小说,叫什么我记不太清了,但我记得当时看了那篇小说之后,脑海里在快速构思一个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是我那段时间正在思考的人与社会的一些问题的外化形式,后来就写成了这一篇小说。
2.你是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写作。大学进了文学院,开始喜欢看书,看多了自己就想写点东西,然后就开始写了。
3.与最初开始写作相比,你对文学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开始写作我觉得文字要优美,主题要深刻。但慢慢觉得,文学的写作更应该自由流淌,不可以刻意。文字不需要很优美,只要贴切,就是好的文字;主题可以深刻,但也可以模糊,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也可以写得很有趣味和韵味,里面可能蕴含更深的东西。
4.哪些作家对你产生过影响?谈一下对你影响最深的三位作家,并说说原因。
村上春树,博尔赫斯,卡夫卡。
村上春树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哇”的作家。可能很多人除了《挪威的森林》没有读过别的,但他的短篇小说和其他长篇小说都很有魅力。他的语言有韵味,叙事有节奏感,故事也很有趣有想象力,其探讨的主题很深刻,关于人的异化等等。但是村上有点局限性,读到后面感觉他的小说都差不太多,有些审美疲劳。
博尔赫斯我读的较多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博尔赫斯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的头脑贯通古今,小说也有一种通透感。他的短篇小说讲究叙事的艺术,有一种奇妙的“永恒感”,他给了我很多的灵感,给了我很多有趣的叙事的灵感。如果写短篇小说一定要去看一看博尔赫斯的。
卡夫卡的小说我读的不太多,但是每一篇都给了我不小的影响。《变形计》等一些小说太震撼了,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思考关于异化的种种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荒诞感,我开始慢慢打开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生活中荒诞的事情,这样的事情被我的潜意识收纳,写在小说里。
除了这三个我还很喜欢米兰昆德拉,三岛由纪夫,卡尔维诺等等的作家。
5.“钓鱼城”创意写作大赛给你的写作或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请详细谈谈。
很感谢这个比赛,真的。我基本大四之后写作就停滞了,考研,就业,这一年兵荒马乱,回头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作了。这个比赛获奖我很意外,它似乎是文学在偷偷敲我的门,告诉我,“你已经很久没来了,我很想念你”。我想把写作拾起来,它应该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6.在这个小说里,“特拉兽”具有很强的隐喻意义,它本来是可以飞的,但从出生就被注射疫苗,只能在十米内的玻璃高墙里不停跳跃。你在小说里创造了一个荒诞、却又如此真实的世界。可能每个人对于“特拉兽”都有自己的解读,你呢,作为这篇作品的创作者,你想通过这个作品传达什么?
我想表达的是面对社会与人的冲突,我们更应该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
特拉兽原本是飞行的动物,而人类喜爱吃它们的腿肉,于是强行改变它们的天性,顺从人类需求。在那个世界里,为了发展,会去阉割每个人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时刻保持快乐和振奋。而人拥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不论喜怒哀乐都是内心美好的一部分,不能被社会异化,应时刻与最真实的自己相处。只有这样才是自由的。
7.一个民族的文化强弱和这个民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就我个人而言,身边的同龄朋友几乎都痴迷于游戏或上网,真正喜欢看书的并不多,或者很难静下心读一本书,对于今天这个碎片化时代文学越来越“边缘化”,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为难的事情,但也算有迹可循。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没有沉淀到一个很好的程度,就被浮躁的世风给打乱了。但其实社会的发展还是读书多的文化精英在领头。所以不用管别人,当别人在玩手机的时候你读书,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过别人。
8.你的这部作品中剥开生活的内部,关注人本身的精神或心理变化,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现今的生活和人的变化呢?
我觉得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了,每个人受社会影响,都在想着刻意去追求点什么,这样的追逐中就容易迷失自己,迷失了就容易混乱,混乱了就找不到生活意义,这样的恶性循环。多读书能让你把生活看得更通透,不容易迷失,所以多读书是好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书除外)。
9. 你认为小说家的使命是什么?
小说家的使命:对自己来说,永远与自己的内心为伴,永远让自己真实地存在;对文学来说,探索文字和想象力的艺术性和边界;对社会,用故事来抚慰人心,关照社会。
10.你关注同龄人的创作吗,对同龄人的创作有什么感想或期待?
我现在读的同龄人的文学创作不算多,也许我可以用我目前工作对原创音乐的了解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有相通的地方。虽然目前国内的原创音乐的环境不够好,但我依然听到不少同龄人的音乐创作上有不错的质量。他们很有想象力创造力,也对生活有深刻的观察和表达。我真的为这样一批年轻的音乐人感到骄傲。
11.你感觉同代青年作家和上一代作家相比,有什么传承和创新?
这个我真的不太了解,不好意思。我觉得新人写作,可能更有一些新奇的想法。一般会从模仿开始,慢慢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12.科幻、奇幻、推理、悬疑,非虚构及新媒体写作是否正在移动着这个时代文学的边界,你认为未来的文学经典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每个时代的文学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里某些流行的东西,会成为经典。经典的东西,也很多是在另一个时代流行过的。流行和经典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今天的流行文学的类型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我觉得这会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未来的文学会在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很多更新的类型和风格。
13.在这个年龄阶段,面对文学,你的困境是什么?对自己今后的创作有什么期待?
最大的困境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冲突吧。一个是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就是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读书和写作的时间被压缩了很多。另外就是,感觉自己工作后心境变了,变得有点点迟钝,可能也是读书变少的原因吧。
对于以后,首先我希望把写作拾起来,找到以前那种状态。其次我想继续去探索自己写作的可能性,这也是在探索自己内心尚未被发展的部分。我希望可以写出完整更深刻的作品,有一天可以打动别人。
执笔采访者:2019级作家班戏剧工坊学生 孟明明
(创意写作学院 供稿)
附件:第三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中文创意写作大赛征稿启事.DOCX
上一条:【完满沙龙】“双院制”下完满教育工作的融合提升——记艺术传媒学院、别都书院完满教育工作联动融合提升交流会
下一条:【商科教育】“商科学生如何进行国际化职业生涯定位”——淬炼·国际商学院2020-2021学年第一期对话新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