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艺术传媒学院闫公博老师在同学院刘应晶老师的邀请下,为2021级淬炼商学院专升本学生敲响了国画之钟,同学们反映良好,不仅提高了国画的普及度,还让不少同学对国画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的建议下,刘应晶老师再次邀请闫公博老师为同学们讲授国画之韵,于3月9日16时在爱莲书院艺术实践室,再次踏上国画之旅。
在国画创作中,一般有两种类型的作品,一种是精心构思、画面形象较多且结构复杂的鸿篇巨作,习惯上称为大件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另一种是从形象到笔墨都非常简练而意趣神情鲜明的即兴之作,一般称为小件小品。闫公博老师将国画小品与同学们所知的艺术娱乐小品相联系,借此使同学们了解国画小品的特点:颜色丰富、人物夸张,其实与同学们所了解的“戏剧小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闫公博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学会欣赏一幅画作,在众多的画作中发现各自的特点与独特的美,从颜色的搭配、笔墨浓淡的变化,到笔触的用法等方面,一一赏析画作之美,又从美中吸取经验,提取理论知识,以用于实际作画。由于同学们的国画基础薄弱,所以闫公博老师给同学们欣赏的画作有在美术馆展示的名画、国画老师的作品以及相仿年纪的学生作品,从国画艺术的不同维度,一步一步打开国画的大门。
借着欣赏画作的雅兴,闫公博老师讲解起了作画前的准备,必不可少的笔墨纸砚、毛毡、清水,或是带一些颜料以增添画面的趣味,或是根据自身习惯再准备一些小物品。纸分生宣与熟宣;笔也分硬笔、软笔和兼毫笔,尺寸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墨也有油烟墨和松烟墨。国画制作并非易事,要“对症下药”。
对于同学们的基础而言,闫公博老师选取了一幅贴近他们手上功夫又具有趣味性的学生作品来临摹,一幅是南瓜图,一幅是田园山色。老师提笔作画时,又讲解了拿笔的姿势,然后动作慢下来,一边讲解一边作画,何处缓何处急,但老师并没有将所有的动作和画面给同学们控制在某一范围内,老师更希望看见同学们有自己的想法,对国画有热情与喜爱,艺术不会强制于人。同学们在实践作画中,纷纷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欣喜的容颜是对艺术的向往。
欢愉的时光稍纵即逝,两幅艺术创作之后,同学们又将暂时告别这一次国画之旅,但是喜爱的心不会停止,在闲暇之余,她们也会提起画笔投身于艺术。最后,闫公博老师与同学们将对国画的喜爱保留在合照之中。
图文:刘应晶、潘茹鑫、张妍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供稿)
上一条:【纪检监察】图解监察法实施条例丨公职人员涉嫌11个玩忽职守犯罪,监察机关依法调查
下一条:【就业创业】创新创业典型|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创业大学生蒋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