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社会人人志愿的氛围,2021年9月-12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持续推进“市民学校、暖心工程和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在行动”三条主线,12支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共计开展55期,参与人数达718人,受益人数达13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1436小时。
【市民学校•千姿百态进课堂】
市民学校本学期共计开展29期,累计参与人数234人,受益人数5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468余小时。
“爱心花园”支队作为盐井社区的志愿常驻支队,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共计开展2期,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志愿者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在志愿者们的引导到下,也渐渐敞开心扉,更愿意于他人交流。
“白鹿课堂”共计开展9期,为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白鹿课堂”支教社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支队的志愿者们前往白鹿山社区开展“白鹿课堂”支教社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小朋友一起学习手语舞,一起学习书写毛笔字,让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由来和发展,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
“太阳花课堂”共计开展16期,为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培养小朋友的环保意识,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太阳花亲情驿站”关爱双职工子女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的志愿者们前往花果小区,通过宣讲、手工以及环保游戏等多种模式,让青少年认识到保护坏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为保护环境付诸行动。
“青之翼”共计开展2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技课堂,引入现实生活中科学现象案例,并以动画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同学们的眼前,并提出一些生活中有关科学的小问题,与同学们进行小互动,引导同学们将生活与科技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科技的魅力。
【暖心工程•真情实意入人心】
暖心工程本学期共开展3期,参与人数达40人,受益人数达86人,积累服务时长88小时。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在1.69亿的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40%。“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为使社区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同时进一步弘扬无私奉献、敬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2021年9月-12月中,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幸福来敲门”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开展2期“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活动,共18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受益老人达100余名。
志愿者的到来,给老人们送来了温暖,通过唱歌、朗诵等表演形式丰富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志愿者们给老人敬茶,给老人送上贺卡,为老人们带来九九重阳节的祝福;与老人聊天散心,舒缓了老人们孤寂沉郁的内心;帮助老人打扫房间,教老人保健操,增强老人的身体素质;给老人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在行动】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在行动本学期共计开展23期,累计参与人次达384人,受益人数达2000人,累计服务时长达440小时。
“绿色指尖”共计开展10期,红色身影穿梭在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的一教、四教、七教以及第三实验楼中,对每个教室同学们遗留下的垃圾进行清理、擦拭黑板等常规的清洁活动,并对每个教室电源的关闭情况进行着重检查,确保节约每度电。“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让节能节约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信条。
“伐木累”共计开展4期,为夯实我校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我院志愿服务素质,“花果4+N”培训一届届“太阳澳门集团网站红”由新生到兴盛,由萌芽到蓬勃,志愿阵地的不断拓展,参与群体的不断扩大,受益人数的不断增长,为志愿大军注入新鲜“血液”。
“除尘拾墨”共计开展2期,为帮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帮图书管理员减轻工作量,“除尘拾墨”支队的志愿者们协助图书管理员做书籍的整理、除尘、搬运等繁琐的幕后工作,引导读者文明阅读,规劝图书馆不文明行为以及指导读者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设备。
“环保360”共计开展3期,“环保360”支队与合川排水有限公司合作,带领同学们亲眼看到污水从污浊时收集到干净的排放的完整过程,了解到污水处理后的利用价值,引领同学们成长为环保的行动者,号召同学们投身于改善环境、美化地球的行动中。
“闻民三江”共计开展1期,为加强环境的保护,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优化垃圾分类行为,志愿者们通过调研和宣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再赴盐井向当地村民询问对暑期三下乡环保调研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盐井垃圾分类的看法以及改善问题进行调研。
“党青之光”共计开展4期,以红色文化培育青年之文化自信,以历史底蕴丰富青年之时代灵魂,使红色文化领跑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实现赤子之心的学生之风与赤旗为信的学院风光,2021年12月,“党青之光”支队依托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契机,开展了学习讨论、红色观影、红色手抄报制作、精神主题宣讲系列活动。
“武道协会”支队作为通信学院新纳入的志愿支队,共计开展3期,通过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陶冶情操,向社区儿童传授中华优秀武术,为社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无形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本学期的志愿之旅已经结束,但通信青协在志愿道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止!
(撰稿:吴依琳 摄影:杨登辉、马成虎)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
上一条:33期|书院印迹:弘扬“非遗”文化,传承匠心艺术 ——綦江农民版画展圆满落幕
下一条:32期|书院印迹:“我们都一young”——十二月、一月师生集体生日会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