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诈骗案件屡屡增多,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方式行骗。金融业迅速发展,很多在校大学生也参与到贷款、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活动之中。由于大学生相对来说金融知识较为匮乏,金融风险意识淡薄,校园金融诈骗多发。为了普及反诈骗知识,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教研室持续开展反诈宣传进课堂,利用课间时间,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反诈知识,增强反诈意识。
4月15日,王燚老师在课间分享了贷款诈骗套路,希望同学们通过了解金融知识培养广大学生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增加风险责任。通过剖析一些诈骗案例,王老师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阐述了如何守护自身金融资产安全。“金融诈骗看不到摸不着,却如影随形地跟在每一位年轻人的身旁。”那么如何有效防范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富呢?王老师认为:多听、多看、多学、多观察是第一要务。同时,要丰沛自身学识,提升金融素养。
4月12日上午,廖春梅老师,利用课间时间为软件工程高本13-14班的同学放映了反诈骗的视频。一项针对全国106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0.09%的受访者曾掉进诈骗陷阱,31.25%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诈骗但没有上当,50.98%的受访者身边有人有被骗经历,同学们看得都很认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学生将反诈知识深入于心。
赵星月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关于找工作就业遇到的培训事宜,做出反诈宣传,提醒学生注意以培训为幌子交纳培训费。不少诈骗套路极具针对性,比如刷单返利式诈骗,骗子往往以“零投入”“零风险”等宣传为诱饵,诱骗大学生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再如注销“校园贷”式诈骗,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客服,以有不良贷款纪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诱骗大学生贷款、转账。这类诈骗涉及交友、购物、兼职、考试等多方面。
反诈教育应有更生动的表现方式。普及反诈知识、法律知识不应生硬、刻板,而应寓教于乐。生动的反诈课堂能让普及对象感兴趣、引起重视,也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高校和有关方面应结合大学生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反诈教育方式,不断更新诈骗套路和反诈内容,通过分享和警示,软件教研室全体教师希望让反诈知识直达更多学生的内心。
撰稿:党华强
摄图:王燚、廖春梅、赵星月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供稿)
上一条:【教研活动】大数据岗位解析与职业发展——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数智汇》第十八期专家讲座
下一条:【地域研究】互学互鉴,共谋发展——泰山科技学院刘会主任一行来院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