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澳门集团网站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太阳澳门集团网站资讯 快讯 正文

快讯

【校企合作】校际交流互学共进,校企合作共促人才培养——记智能工程学院教师代表走访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拓维高科(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0-11-03

为进一步落实新型二级学院建设任务,学习其他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寻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10月29日,在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党晓圆的带领下,电气工程教研室主任杨佳义、轨道交通教研室主任冯铁成、自动化教研室主任张姣及机械教研室骨干教师毛国平副教授一同前往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进行交流学习。

锦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王进戈院长主持了交流会,参会的还有锦江学院的院长助理王教授,实训中心负责老师及其他任课老师。会议伊始,王院长对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教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锦江学院的发展历史、学院设置、开设专业、学校发展特色等情况。王院长重点介绍了机械工程学院,该学院于2006年开始招生,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两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分设三个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采用课程群的方式进行教学。随后,党晓圆副院长向锦江学院参会的领导及老师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的概况,并重点介绍了智能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参会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两院教师就学生考研、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学科竞赛、专业招生、校企合作、师资引进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锦江学院采用专家治校的方式进行学院及学校建设、管理,运用专家带来的企业及高校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校外实习场所。通过较高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吸引优秀师资,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在交流近两年机械相关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而招生却缩减的问题时,王院长表示锦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019年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之前,机械学院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为200人,开设了新专业后,学院的总招生人数仍维持在原有水平,并没有随着专业的增加而增加,新增专业分流了原机械专业人数。学校校长助理王教授讲道,虽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具有时代的特点,但是有些工作可以做得更细。锦江学院非常重视考研工作,成立了东坡学院,采用小班上课,专业课由院长亲自辅导,2018年东坡学院的考研上线率为46%。交流结束后,在王院长的陪同下,大家参观了锦江学院的校园、实验室、学生竞赛室。锦江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给予较高奖励,对学生考研、出国、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

10月30日上午,在党晓圆副院长的带领下,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骨干教师曾国庆,中德应用技术学院王琥、智能工程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吴家家等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到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拓维高科(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就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进行交流。参会的有成都拓维副总经理周总,生产科青科长,人事科张科长。周总首先介绍了翰博集团、重庆翰博光电、成都拓维分公司的相关情况。拓维高科(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中方翰博集团、韩方T社等联合出资成立的中韩合资企业在成都的项目公司,主营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制造设备及零部件材料的膜剥离,精密再生及热喷涂等业务。成都拓维的发展与智能化密切相关,产业升级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需要用到智能化方面的人才,公司重视年轻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张科长介绍了成都拓维员工的发展有管理和非管理两条通道,每个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晋升通道,公司目前需要机械、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综合素质高、善于沟通交流的专业人才胜任生产技术员、MASK作业员、检验技术员等岗位。张科长还介绍了公司给员工提供的一些福利,如免费的工作餐、免费住宿、培训学习、团建活动、健康体检、年会、节日礼品等。青科长表示公司重视人才的培训及发展,公司使用的是从韩国进口的产线,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韩语基础会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也会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员工成长。

党院长给成都拓维的各位领导阐述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智能工程学院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现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情况和“智能制造工程师班”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模式。周总对校企共育人才的模式表示认可,在实践环节由企业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为学生负责,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很多学生及家长对在工厂工作存在误区,国内制造业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要积极主动去学习,凭着实干精神,在智能制造领域大有作为。交流结束后,在青科长的陪同下,大家参观了成都拓维的园区,并在公司前合影。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此次外出交流,为我院在专业建设、师资引进、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视角,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借鉴。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加强校企联系,为学生培养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后续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