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率”,这是新时期以来高校教育教学的理念起点与改革目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培养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编、导、摄、后期等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2018年3月29日中午12:30,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针对“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召开了小组研讨会,会议在艺术楼303召开,由李轶天副院长主持,参会人员以实践教学教师为主,分别有张梅、朱其林、李琦、吴杨爽、李丹妮、唐睿老师。研讨会围绕更好的推动实践课程教学,丰富实践授课形式,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培育专业人才等议题展开。
会后,李轶天老师组织大家参观学习了《摄像课》任课教师李琦、吴杨爽的授课全过程。两位老师在授课环节中,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辅之以实际操作的示范练习,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令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有所获。
古话说的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摄像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微电影制作》、《电视深度报道》、《电视广告制作》等在内的一系列实践课程的推进与学习。故而,对于基础性的实践课而言,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建立兴趣也必不可少。
李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兴趣点的培养,通过板书罗列以互动教学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带入其中,并鼓励学生提问,当堂对摄像设备的操作系统进行实践演习,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李琦老师表示:“摄像课就是要让学生摸机器,对机器产生感情,熟悉它的每一个功能,牢记基础性的参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细细摸索。”学生们在李琦老师的带领下,纷纷主动去熟悉拍摄设备,并大胆提问。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李琦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选景实践,用实际操作去检验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点。
与李琦老师“和机器建立感情”的教学观念相对应的是吴杨爽老师的“摄像的过程就是审美”。吴杨爽老师鼓励学生将摄像的技术与摄像的艺术相结合,他说:“摄像就如同自拍,依据主客观需求,将被摄对象拍摄的美妙是摄像的基本。”吴杨爽老师打破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园实践外拍紧密结合起来,不断鼓励学生寻找美妙的拍摄对象,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派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2017级三班的学生武雅柠说:“吴老师的这种开放式教学对我们非常管用,不仅鼓励我们自主发挥,更让我们懂得了摄像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
参观完毕后,李轶天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授课形式进行了总结,指出《摄像课》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众多实践课程中的一门,鼓励实践课教师不断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将开放多元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每一堂实践课,致力于培养基础技能扎实、专业素质过硬的编导人才至关重要。李轶天老师强调说:“此次以教师李琦、吴杨爽的实践授课形式为参照,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实践课的授课教师们需循序积累,不断结合授课经验,革新教学理念。”参与教师都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创新实践教学,融通课堂内外,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用人市场更为亲密的结合起来。
撰稿:张梅
摄影:李琦、吴杨爽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一起来“读”不一样的太阳澳门集团网站美景——远景农场多彩太阳澳门集团网站油菜花节之征文篇
下一条:【社团活动】奋勇挑战 青春发声——铁人俱乐部亮相2018重庆国际马拉松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