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这一主渠道,全体思政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钻研教材,并在3月的开学季,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如何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时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力争将思政课教学生动化,形象化,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思政课在新学期呈现出新面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小组在陈建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运用参与式、研讨式、体验式、师生角色反转等教学方法,让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从而让抽象的理论在思想的碰撞、实践的体验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传递给学生。在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各位教师也积极促成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道德教育板块,张兴玲老师针对艺术传媒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情景剧教学,着力将艺术融入到课堂中;在法制教育板块,陈静老师结合课程法制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带领学生深入合川区人民法院参加庭审旁听并邀请青年法官到课堂上现身说“法”,提升了学生的吸引力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在爱国主义教育板块,杨勇老师带领青年学生深入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翻转课堂教学)
(杨尚昆故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合川区人民法院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小组,继续秉承着“精讲、多读、重实践”的原则,在“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集体备课,互听互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体参与性与实践性,力争每堂课都有亮点。与此同时,课程教学还着力强化过程考核,以“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展示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了原有的“贴标签、喊口号”式的灌输教学。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好并擅长的小组汇报形式,如小品、短剧、微电影等,活泼生动的课堂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青年教师听评课)
(《马原》课程主题演讲比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小组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实效,如杨贵珍老师的问题链专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着手,以问题导引教学,以教学促进思考,着眼疑难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之精神。李阳老师利用课前5分钟,让同学们进行作业汇报、小组朗诵、个人讲述历史故事等,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芦智龙老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挑选优秀学生到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前作业汇报)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实践教学活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采用师生研讨式教学模式将十九大精神融入课程体系 。开学伊始,教研组长邹建平老师就组织全体老师集体学习和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课件、进授课计划,做到理论研讨与教学创新同步进行。同时,思政教学部积极组织优秀学生代表开展学术沙龙,师生共话十九大,把“新时代”、“ 主要矛盾变化”等最新内容纳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环节,加深学生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两会结束后,思政教学部就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由毕毓璟老师带队,挑选优秀学生代表进入研习社,组织骨干教师对研习社的学生进行导师式传帮带研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十九大文献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优秀学生以全新的学习模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
(十九大精神“三进”活动)
(师生共话十九大)
同时,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特色项目“红色光影”学堂第四期在缤果城万画影城正式开课,首批近500名师生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今年“红色光影”学堂将继续通过红色电影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播真正的正能量!
(“红色光影”学堂)
当前,思政教学部把“讲好每堂课 守好主阵地”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标准和底线,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把思政课上成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
(思政教学部供稿)
上一条:【校队新闻】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记校男子游泳队参加2018年校园游泳比赛
下一条:【校企合作】 互惠双赢求发展——记艺术传媒学院与重庆伊文贝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暨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