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号晚19:00,在汇江书院106教室创意写作学院巴山文学社又成功承办了新的一期的“涪江夜读”活动。本期阅读、讨论的是当代著名作家北岛的作品《青灯》,与上期一样,还是由鲁登老师带领参与者融入活动中,走进了《青灯》里的世界。
佛家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等无上境界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轻易体会到的,但我们却能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作者所想象的,想要描绘的世界。今天晚上,我们继续在鲁登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北岛在《青灯》中所描绘的世界。在《青灯》中,北岛究竟埋藏了什么宝藏等着读者来挖掘呢?大家都抑制不住地想去一探究竟。下面,让我们正式走进《青灯》的世界。
《青灯》所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涵盖面很广。在阅读过程中,受时间跨度的影响,我们初窥这片世界时的感受是混乱的,犹如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时空。非线性的事件发展令我们头晕目眩,但是这时空虽然混乱,却不失真实,让我们感受到北岛真实的回忆。主持人田应豪根据发言总结了讨论的话题,包括了生活的“圈子”和让人记忆深刻的某些细节。
关于第一个话题“圈子”,李鸿同学说,他的圈子在学校里,他正在尝试跨跃现在的圈子,因此他认为圈子是具有“可渡性”。他说圈子里的朋友有的是靠朋友,当然也有着某些缘分造就。马彬同学认为,能彼此连结人的就是一个圈子,在一起有种“刺痛的感觉”。
黄明洋同学说,圈子用成语形容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
鲁登老师结合文本说,北岛很会交朋友,一个圈子里的人首先是有着基础的友谊,比如参与各地举办的诗歌朗诵会。
田应豪同学对讨论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如果有基本的友谊,有共同的兴趣,那么意味着他们就是一个圈子的人。”
讨论随后进入第二个话题,即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李鸿同学认为,记忆是通过细节的完善而构建得美好的。马彬同学说,他自己内心有一些珍藏的记忆,好比刘雨夫妇在经济困顿时也会举办诗歌朗诵会,邀请朋友们,当然也包括北岛,也同样拥有这段记忆。
鲁登老师说,你在中国,会发现有外国人把汉语说得很溜,历史文化也很了解,是一个“中国通”。这个细节说明了有些国家有些人入乡随俗很快,甚至于一些民族的礼仪之道。读书,就是要抓住这些细节然后去思考。
随着对《青灯》的了解的深入,我们窥探了北岛的生活。他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渲染,生活让我们的心情似乎也随之深沉的笔调变得深沉。
北岛在80年代国外生活,那遍布国内外的朋友,似乎不是北岛的,而是我们自己的。在他的庞大的圈子里集聚了大量性格、爱好等相似的朋友,他在那个诗歌兴盛的时代,享受着诗歌为自己注入的活力,在那个时代里在诗歌里肆意挥洒青春激情。在中国的校园生活,除了带给我们知识,同时也结交到极具缘分的朋友,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聚在一起,让人十分惬意。同时也学会更多交朋友的技巧,培养了自己的个人魅力,让我们更具亲和力。我们还应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细节,细节是最会让人遗忘的事物,细节的美好令我们不断回忆。
回忆的过程中,随着回忆的深入,一遍又一遍,我们对它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深入了解,得以不断的完善自身。同时也有美好的记忆被我们珍藏,应该都与细节一样,是我们难得的人生财富。
在激烈的讨论中,时间偷偷溜走了,涪江阅读也到了尾声,而《青灯》却不会熄灭。
(创意写作学院陈烽、田应豪供稿)
上一条:【校友典型】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记2012级管理工程系张伟校友
下一条:【社团活动】心系社区送凉爽,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子暖人心——记第二十九期社团进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