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营造我校传统文化氛围,提升社团活动参与度,夯实重庆邮电大学太阳澳门集团网站学院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基础培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将有计划的开展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饮食厨艺、传统音乐等领域文化的知识课堂,促进我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推动我校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发展。
三月的春风如期而至,社团活动也如约开展。3月24日下午华韵汉服协会于鱼城书院会议室组织了承礼司珍精品课堂,教授社员缠花簪花的做法,让社员们用手中的丝线将春花的美好长久留存。
客家缠花又称春仔花,是我国一项传统女红工艺。制作缠花首先需要将纸板剪成不同的基础形状,然后将金属丝夹在纸板里,用丝线均匀缠绕,最后进行弯折组合。在课堂中,有社员提到缠花缠绕的过程和刺绣有些相似。事实上客家人刺绣的时候也有衬垫纸板的方式,所以缠花有可能也是这样发展而来。如粤绣为了追求夸张的立体感一般会在绣布上衬垫棉花,用绣线密密铺满图案,不会露底,所以缠花与刺绣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次精品课堂由华韵汉服协会社长与簪娘社员共同教学。从回顾发饰材料的用法开始,详细讲解缠花的步骤和技巧,再由骨干社员协助初学社员进行制作。缠花做工细致,一条丝线可拆分为多条更细的线,除了基本动作“缠”占九成九,还要把线搓开加上其他绕、捻、盘、绑等的技法。在学习缠花的过程中,社员由于技法不熟悉,常常会出现“露白”,造成成品不美观的情况,而后通过社长的教学与讲解,慢慢修饰,也了解到什么样的弧度容易挂线,什么方向的缠线角度不易滑线等,大家也在一次次缠绕中找到技巧,逐渐克服丝线包不住纸板的困难,同时也让社员感受到制作缠花的不易和乐趣。
其实簪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不仅女子簪花,男子也会簪花,并且会依照四季更改簪花的花卉品种。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四季变化的感悟,化作了他们对花卉的喜好。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机器打败了很多古老的手工制品,而如今更应当静下来,好好领会这传统工艺的美。华韵汉服协会开展承礼司珍精品课堂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多姿,重拾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历史很长,未来也很长,请相信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找回那些遗落的美好。
撰稿人:唐玉立
供图:华韵汉服协会
(团委转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暖人心 上门回访显真情:我校志愿服务阵地回访工作顺利完成
下一条:691期|书院印象:北山书院学业导师“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工作有序推进